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12年第21期 > 正文
编号:12332307
面部490例皮肤恶性肿瘤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1日 李鹏飞等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探讨面部皮肤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提高美容医生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笔者科室2007年6月~2011月6月收治的490例面部皮肤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490例患者,其中男227例,女263例,男女之比为0.86:1,其中基底细胞癌221例(45.1%),鳞状细胞癌60例(12.2%),皮肤恶性黑素瘤26例(5.3%),鲍温病16例(3.3%),日光性角化病148例(30.2%),其他恶性肿瘤19例(3.9%)。临床上面部皮肤恶性肿瘤易误诊为色痣、脂溢性角化病、疣、表皮囊肿、瘢痕、化脓性肉芽肿、皮肤纤维瘤等。结论:面部皮肤恶性肿瘤临床表现多样,易和良性增生性疾病混淆,对于发生在面部的不确定增生物,应尽早行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选择正确的治疗手段提供依据。

    [关键词]面部;皮肤恶性肿瘤;组织病理

    [中图分类号]R7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11-1999-0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激光、液氮冷冻、药物腐蚀、电烙、高频电等非手术治疗手段在美容科被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患者和美容医生在使用非手术疗手段治疗面部增生物。但是,面部是皮肤恶性肿瘤的好发部位[1],一些面部恶性肿瘤和良性增生物在临床上不易鉴别,若处理不当,将延误患者的治疗,甚至加重或导致疾病扩散。本文笔者通过对490例发生于面部的皮肤恶性肿瘤进行临床分析,以期提高美容医生对该类疾病的认识和和诊治水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来源:所有病例均为2007年6月~2011年6月在西京皮肤医院行面部皮肤病理检查,且临床、病理资料完整者。

    1.2方法:①经病理检查符合皮肤恶性肿瘤的诊断;②本研究涉及的疾病主要有: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皮肤恶性黑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鲍温病(Bowen'disease,BD)、光线性角化病(actinic keratosis,AK),为叙述方便将面部发生较少的肿瘤,如:皮脂腺癌、微囊肿附属器癌、汗腺癌、瘢痕癌等,归为“其他恶性肿瘤”;③就患者的性别、就诊年龄、皮损特点、病理诊断和临床易误诊的良性疾病进行分析。

    2 结果

    2.1一般资料:490例患者,男227例,女263例,男女之比为0.86:1。其中BCC 221例(45.1%),男103例,女118例;SCC有60例(12.2%),男34例,女26例;MM有26例(5.3%),男12例,女14例;Bowens病16例(3.3%),男4例,女12例;AK 148例(30.2%),男63例,女85例;其他恶性肿瘤19例(3.9%),男11例,女8例。就诊年龄最小6岁,最大97岁,平均64.2岁,年龄<60岁者202例(41.2%),年龄≥60岁者288例(58.8%),BCC、SCC、MM、BD和AK平均就诊年龄分别为61.2岁、69.8岁、50.1岁、68.5岁、65.4岁。

    2.2 临床误诊为良性疾病的情况:见表1。所有面部恶性肿瘤中,误诊为良性疾病者72例,占所有统计病例的14.7%。临床资料和病理诊断对照,主要是误诊为色痣、脂溢性角化病、病毒疣、表皮囊肿、瘢痕、血管瘤、化脓性肉芽肿、皮肤纤维瘤等良性增生性疾病。

    3 讨论

    随着审美观念的变化,人们对面部增生物的治疗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各种新型激光的不断问世,非手术治疗手段在美容科处理面部增生物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的确,对于临床表现典型的良性增生物,如:黑子、病毒疣、血管瘤、汗管瘤、粟丘疹等可采用激光手段等治疗,即可达到美容效果,损伤小,操作相对简单,又可最大限度地避免瘢痕形成[2]。但由于面部等暴露部位也是皮肤恶性肿瘤的好发部位,且有时良恶性增生物单凭临床表现不易鉴别,因此,在处理面部增生物时,不能一味强调非手术治疗。

    本研究中,490例患者,男227例,女263例,BCC 221例(45.1%),SCC有60例(12.2%),MM有26例(5.3%),Bowen病16例(3.3%),AK 148例(30.2%),其他恶性肿瘤19例(3.9%), BCC最多,虽然BCC恶性程度低,很少转移,但如误诊,得不到及时治疗,可向皮肤深部生长,引起严重的损害。在皮肤恶性肿瘤的发生过程中,紫外线是公认的最危险致癌致癌因素[3],避免暴晒和长期慢性日晒对预防皮肤恶性肿瘤的发生有重要意义。遮光剂的使用可以有效预防紫外线诱导的免疫抑制,减少皮肤癌的发生[4]。

    典型的皮肤恶性肿瘤不难诊断,有以下表现需引起高度警惕:①单发,多呈黑色、褐色丘疹或斑丘疹,表面可光滑或鳞屑,有易破溃、出血史;②后天发生的增生物,无明显症状,近期逐渐增大或周边长出新的类似皮损;③长期不愈的溃疡、糜烂;④丘疹或痣样增生,接受过激光、冷冻、电烙等处理后复发或恶化者;⑤患有自身免疫缺陷性相关疾病,或长期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面部发生的增生物。临床上误诊为良性病例的占所有病例的14.7%,尤其是面部较少发生的恶性肿瘤,误诊率更高。面部皮肤恶性肿瘤和色痣、脂溢性角化病、疣、表皮囊肿、瘢痕、血管瘤、化脓性肉芽肿、皮肤纤维瘤等良性增生物易混淆。因此,对于发生在面部的不确定的色素痣样、血管瘤样肿物以及无明显自觉症状、持续存在、缓慢增大的浸润性斑片、丘疹应想到皮肤恶性肿瘤的可能性,不能贸然地选择非手术手段治疗,需及早病理检查,明确诊断。

    在我国,MM绝大多数发生在肢端,在头面部发生率约13.5%[5]。本研究发现MM患者平均就诊年龄为50.1岁,早于BCC、SCC、MM、BD和AK,可能和MM生物学行为及色痣切除行病理检查有关。我们发现26例MM中有3例是由于色痣使用激光治疗不当造成的,4例是临床考虑色素痣、脂溢性角化病,病理确诊为黑素瘤。下列特点可能为色痣恶变征兆:①青春期后皮损显著增大或在斑疹上出现丘疹;②青春期后皮损出现疼痛不适;③青春期后皮损色素不均匀、明显加深,周围出现红晕;还需注意少数色痣在妊娠期可出现增大、疼痛不适现象,可能与痣细胞上孕激素受体相关[6]。另外色痣出现卫星灶、溃疡可能已经恶变了。黑素瘤随肿瘤细胞浸润深度的增加则预后不良,但早期确诊的黑素瘤经正规治疗后生存率较高 [7]。对于色痣我们建议是:无论是美容需要还是预防性治疗,均采用手术切除,并行病理检查。

    总之,激光、液氮冷冻、药物腐蚀、电烙、高频电等非手术治疗手段在美容科的应用,给患者带来了方便和美观。但对于发生在面部不确定的增生物,应尽早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只有这样才能在选择治疗手段上做到有的放矢。

    [参考文献]

    [1]Staples MP,Elwood M,Burton RC,et a1.Non-melanoma skin cancer in Australia:the 2002 national survey and trends since 1985[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58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