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技术综合应用下睑成形术矫正下睑泪槽畸形(1)
[摘要]目的:探讨多项技术综合应用下睑成形术矫正下睑泪槽畸形的可行性,总结手术操作技巧及经验。 方法:经皮肤肌皮瓣手术入路,采用弓状缘眶隔脂肪释放、眶内脂肪保留、眶隔紧缩重置技术及眶肌筋膜韧带提紧悬吊相结合的综合手术方法。 结果:本组56例患者,术后无明显出血、瘀斑,无睑球分离、下睑外翻等并发症出现。随访2~30个月,下睑部皮肤平整,泪槽畸形明显改善,患者自感外观效果满意。结论:多项技术综合应用下睑成形术矫正下睑泪槽畸形是获得面中部年轻化的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
[关键词]睑袋;眶隔;泪槽畸形;下睑成形术
[中图分类号]R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3)02-0251-04
下睑眼袋给人以衰老憔悴之感,不但对容貌美观有极大影响,重者甚至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下睑成形手术已成为眼部整形美容外科常见手术之一,也是中面部年轻化手术的重要部分。眼袋的主要体征表现为单纯眶隔脂肪增多疝出,或眶隔脂肪疝出同时皮肤、眼轮匝肌松弛伴及眶下缘凹陷。由内眦沿眶缘向外下方走行的沟槽,是下睑衰老的显著征象之一,国外学者称之为tear trough deformity,即泪槽畸形[1-2]。在合并下睑泪槽畸形的眼袋整形患者,眶隔脂肪疝出有时并不明显,甚至有的患者仅仅存在下睑泪槽畸形。自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我们对56例伴有泪槽畸形的下睑眼袋整形术患者,经皮肤肌皮瓣手术入路采用眶隔脂肪弓状缘释放技术、眶隔紧缩重置技术结合眶肌筋膜韧带提紧悬吊综合应用进行矫正,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56例,女性52例,男性4例,年龄36~58岁。表现为下睑皮肤、眼轮匝肌、眶隔膜均有不同程度松弛,同时伴有程度不一的下睑泪槽畸形及眶隔脂肪疝出。
1.2 手术方法
1.2.1 设计:患者取平卧位,头颈部不上抬,额肌及眉毛不上提,双眼先向前平视后向头顶方向注视,用牙签蘸亚甲兰在下睑缘睫毛下约1.0~1.5mm处标记切口线。内侧起自距泪小点约2mm,靠近泪小点处可轻度向下远离睑缘方向延伸,可避免切开后损伤泪管及缝合后出现猫耳畸形;外侧达外眦垂直线下方后顺鱼尾纹方向斜行外下延伸约5~8mm,术中根据去除皮肤多少向外侧延长切口,一般不超过眶外缘。切口设计内侧不能达到内眦,内眦处易出现瘢痕增生;外侧不能到达隐裂,以免出现瘢痕挛缩畸形向下方牵拉外眦。标记内侧眶睑沟区凹陷区域的轮廓及眶隔脂肪大体分布情况。
1.2.2 肌皮瓣法入路并解剖分离至眶下缘:以1%利多卡因注射液(含1:20万肾上腺素)于下睑眼轮匝肌后疏松组织及睑缘行局部浸润麻醉,用11号尖刀片在外眦下沿鱼尾纹方向切口标记线切开约5mm,眼科剪插入眼轮匝肌后与眶隔前疏松间隙直达标记线内侧后将间隙撑开,顺下睑缘标记线斜行剪开皮肤及眼轮匝肌,在睑缘侧保留较多量的肌肉。翻开肌皮瓣后将肌肉穿支小出血点予以电刀彻底止血,一般存在中间及内侧2处或加上外侧共3处出血点。以蚊式血管钳钝性分离眼轮匝肌与眶隔膜间隙直至眶下缘下方5~10mm处,肌肉与眶隔膜穿支小血管予以电凝止血,充分暴露眶隔及骨性眶下缘,注意保护眶下血管及神经。
1.2.3 眶脂弓状缘释放技术填充下睑泪槽及眶隔紧缩重置:经眶隔下部靠近眶下缘处用电刀切开眶隔膜,充分暴露疝出的脂肪,向睑缘侧分离眶隔膜,轻压眼球,使眶内脂肪自然疝出,将部分脂肪平铺,置于眶下缘骨膜表面。在保证填充眶睑沟脂肪量足够的前提下将多余的疝出脂肪适量去除,用5-0尼龙线将平铺脂肪团与眶缘下骨膜固定,使凹陷平展,眶隔膜切开处用5-0尼龙线行连续缝合,注意保证下睑缘肌肉及眶隔膜无张力,预防下睑退缩及外翻发生。
1.2.4 眶肌筋膜韧带切断及悬吊:在切开的眼轮匝肌外1/3的深层,以蚊式血管钳钝性分离出眶肌筋膜韧带(王韧带),在韧带中部用电刀将其切断松解,从而提升下睑。用3-0丝线将剪断的韧带向外上方提紧并与眶外缘的骨膜缝合,注意松紧适度,保持切口处皮肤平整,避免出现肌肉挛缩及凹陷畸形,可见颧颊部组织明显上移。将下睑缘皮肤肌肉组织复位后,保证头颈部不上抬、额肌及眉毛不上提的前提下嘱患者向头顶方向注视,将下睑肌皮瓣平铺于睑缘上,在无牵拉的情况下,标记并去除多余的肌肉及皮肤,7-0尼龙线缝合皮肤。
1.2.5 术后处理:切口涂红霉素眼膏后小纱布包扎24h。术后72h内下睑区冰敷以减轻淤血肿胀。应用抗生素3天,术后1周拆线。
2 结果
本组56例患者,术后较传统手术方法略肿,无明显出血、瘀斑,无睑球分离、下睑外翻等并发症出现。术后随访2~30个月,下睑部与颧部皮肤过渡平整,泪槽畸形明显改善。患者自感外观较术前年轻,效果满意。典型病例治疗效果比较。
3 讨论
由于下睑皮肤、眼轮匝肌、眶隔膜等支持结构退变松弛,眶内脂肪移位、脱垂等病理改变导致下睑组织不同程度的膨隆或下垂,形成外观如袋状的异常形态称下睑眼袋,简称眼袋。眼袋好发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常伴有外眦部鱼尾纹增加及眶缘凹陷加深等面部老化改变,是面部组织衰老的外观形态标志之一。下睑眼袋确切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目前普遍认为[1,3]睑袋的发生是眶内脂肪与下睑支持结构之间的平衡关系遭到破坏的结果,即眶内脂肪堆积过多或下睑支持结构变薄弱。下睑支持结构包括皮肤、眼轮匝肌、眶隔等,其中眶隔松弛在睑袋形成中占有重要作用。有的学者[4]通过解剖及病理学研究发现,眶隔松弛后眶隔膜中、上部已无明显支持作用,而其下部与睑囊筋膜融合并附着在眶下弓状缘上,此处结构最为坚韧致密。随着年龄的增长,下睑皮肤、眼轮匝肌松弛以及眶隔脂肪疝出,而眼轮匝肌和眶隔膜下部附着在眶下缘的结构没有明显松弛,因此眶、颧骨缘显露,出现沟壑现象(泪槽畸形)。因此可以通过手术解除眶隔下部限制,让眶隔后脂肪平铺在眶下缘前,并且将眶隔与眶下缘骨膜重新紧缩固定,从而达到改善泪槽畸形的目的。
------
刘志坤 蒋晟 杨锋 蒋斌 肖霞 惠品香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整形外科;广州曙光医学美容医院;宁夏银川市任达医学美容诊所;
【摘要】目的:探讨多项技术综合应用下睑成形术矫正下睑泪槽畸形的可行性,总结手术操作技巧及经验。方法:经皮肤肌皮瓣手术入路,采用弓状缘眶隔脂肪释放、眶内脂肪保留、眶隔紧缩重置技术及眶肌筋膜韧带提紧悬吊相结合的综合手术方法。结果:本组56例患者,术后无明显出血、瘀斑,无睑球分离、下睑外翻等并发症出现。随访2~30个月,下睑部皮肤平整,泪槽畸形明显改善,患者自感外观效果满意。结论:多项技术综合应用下睑成形术矫正下睑泪槽畸形是获得面中部年轻化的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
【关键词】 睑袋 眶隔 泪槽畸形 下睑成形术
【分类号】R779.6;R622
下睑眼袋给人以衰老憔悴之感,不但对容貌美观有极大影响,重者甚至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下睑成形手术已成为眼部整形美容外科常见手术之一,也是中面部年轻化手术的重要部分。眼袋的主要体征表现为单纯眶隔脂肪增多疝出,或眶隔脂肪疝出同时皮肤、眼轮匝肌松弛伴及眶下缘凹陷 (刘志坤 蒋晟 杨锋 蒋斌 肖霞 惠品香)
[关键词]睑袋;眶隔;泪槽畸形;下睑成形术
[中图分类号]R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3)02-0251-04
下睑眼袋给人以衰老憔悴之感,不但对容貌美观有极大影响,重者甚至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下睑成形手术已成为眼部整形美容外科常见手术之一,也是中面部年轻化手术的重要部分。眼袋的主要体征表现为单纯眶隔脂肪增多疝出,或眶隔脂肪疝出同时皮肤、眼轮匝肌松弛伴及眶下缘凹陷。由内眦沿眶缘向外下方走行的沟槽,是下睑衰老的显著征象之一,国外学者称之为tear trough deformity,即泪槽畸形[1-2]。在合并下睑泪槽畸形的眼袋整形患者,眶隔脂肪疝出有时并不明显,甚至有的患者仅仅存在下睑泪槽畸形。自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我们对56例伴有泪槽畸形的下睑眼袋整形术患者,经皮肤肌皮瓣手术入路采用眶隔脂肪弓状缘释放技术、眶隔紧缩重置技术结合眶肌筋膜韧带提紧悬吊综合应用进行矫正,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56例,女性52例,男性4例,年龄36~58岁。表现为下睑皮肤、眼轮匝肌、眶隔膜均有不同程度松弛,同时伴有程度不一的下睑泪槽畸形及眶隔脂肪疝出。
1.2 手术方法
1.2.1 设计:患者取平卧位,头颈部不上抬,额肌及眉毛不上提,双眼先向前平视后向头顶方向注视,用牙签蘸亚甲兰在下睑缘睫毛下约1.0~1.5mm处标记切口线。内侧起自距泪小点约2mm,靠近泪小点处可轻度向下远离睑缘方向延伸,可避免切开后损伤泪管及缝合后出现猫耳畸形;外侧达外眦垂直线下方后顺鱼尾纹方向斜行外下延伸约5~8mm,术中根据去除皮肤多少向外侧延长切口,一般不超过眶外缘。切口设计内侧不能达到内眦,内眦处易出现瘢痕增生;外侧不能到达隐裂,以免出现瘢痕挛缩畸形向下方牵拉外眦。标记内侧眶睑沟区凹陷区域的轮廓及眶隔脂肪大体分布情况。
1.2.2 肌皮瓣法入路并解剖分离至眶下缘:以1%利多卡因注射液(含1:20万肾上腺素)于下睑眼轮匝肌后疏松组织及睑缘行局部浸润麻醉,用11号尖刀片在外眦下沿鱼尾纹方向切口标记线切开约5mm,眼科剪插入眼轮匝肌后与眶隔前疏松间隙直达标记线内侧后将间隙撑开,顺下睑缘标记线斜行剪开皮肤及眼轮匝肌,在睑缘侧保留较多量的肌肉。翻开肌皮瓣后将肌肉穿支小出血点予以电刀彻底止血,一般存在中间及内侧2处或加上外侧共3处出血点。以蚊式血管钳钝性分离眼轮匝肌与眶隔膜间隙直至眶下缘下方5~10mm处,肌肉与眶隔膜穿支小血管予以电凝止血,充分暴露眶隔及骨性眶下缘,注意保护眶下血管及神经。
1.2.3 眶脂弓状缘释放技术填充下睑泪槽及眶隔紧缩重置:经眶隔下部靠近眶下缘处用电刀切开眶隔膜,充分暴露疝出的脂肪,向睑缘侧分离眶隔膜,轻压眼球,使眶内脂肪自然疝出,将部分脂肪平铺,置于眶下缘骨膜表面。在保证填充眶睑沟脂肪量足够的前提下将多余的疝出脂肪适量去除,用5-0尼龙线将平铺脂肪团与眶缘下骨膜固定,使凹陷平展,眶隔膜切开处用5-0尼龙线行连续缝合,注意保证下睑缘肌肉及眶隔膜无张力,预防下睑退缩及外翻发生。
1.2.4 眶肌筋膜韧带切断及悬吊:在切开的眼轮匝肌外1/3的深层,以蚊式血管钳钝性分离出眶肌筋膜韧带(王韧带),在韧带中部用电刀将其切断松解,从而提升下睑。用3-0丝线将剪断的韧带向外上方提紧并与眶外缘的骨膜缝合,注意松紧适度,保持切口处皮肤平整,避免出现肌肉挛缩及凹陷畸形,可见颧颊部组织明显上移。将下睑缘皮肤肌肉组织复位后,保证头颈部不上抬、额肌及眉毛不上提的前提下嘱患者向头顶方向注视,将下睑肌皮瓣平铺于睑缘上,在无牵拉的情况下,标记并去除多余的肌肉及皮肤,7-0尼龙线缝合皮肤。
1.2.5 术后处理:切口涂红霉素眼膏后小纱布包扎24h。术后72h内下睑区冰敷以减轻淤血肿胀。应用抗生素3天,术后1周拆线。
2 结果
本组56例患者,术后较传统手术方法略肿,无明显出血、瘀斑,无睑球分离、下睑外翻等并发症出现。术后随访2~30个月,下睑部与颧部皮肤过渡平整,泪槽畸形明显改善。患者自感外观较术前年轻,效果满意。典型病例治疗效果比较。
3 讨论
由于下睑皮肤、眼轮匝肌、眶隔膜等支持结构退变松弛,眶内脂肪移位、脱垂等病理改变导致下睑组织不同程度的膨隆或下垂,形成外观如袋状的异常形态称下睑眼袋,简称眼袋。眼袋好发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常伴有外眦部鱼尾纹增加及眶缘凹陷加深等面部老化改变,是面部组织衰老的外观形态标志之一。下睑眼袋确切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目前普遍认为[1,3]睑袋的发生是眶内脂肪与下睑支持结构之间的平衡关系遭到破坏的结果,即眶内脂肪堆积过多或下睑支持结构变薄弱。下睑支持结构包括皮肤、眼轮匝肌、眶隔等,其中眶隔松弛在睑袋形成中占有重要作用。有的学者[4]通过解剖及病理学研究发现,眶隔松弛后眶隔膜中、上部已无明显支持作用,而其下部与睑囊筋膜融合并附着在眶下弓状缘上,此处结构最为坚韧致密。随着年龄的增长,下睑皮肤、眼轮匝肌松弛以及眶隔脂肪疝出,而眼轮匝肌和眶隔膜下部附着在眶下缘的结构没有明显松弛,因此眶、颧骨缘显露,出现沟壑现象(泪槽畸形)。因此可以通过手术解除眶隔下部限制,让眶隔后脂肪平铺在眶下缘前,并且将眶隔与眶下缘骨膜重新紧缩固定,从而达到改善泪槽畸形的目的。
------
刘志坤 蒋晟 杨锋 蒋斌 肖霞 惠品香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整形外科;广州曙光医学美容医院;宁夏银川市任达医学美容诊所;
【摘要】目的:探讨多项技术综合应用下睑成形术矫正下睑泪槽畸形的可行性,总结手术操作技巧及经验。方法:经皮肤肌皮瓣手术入路,采用弓状缘眶隔脂肪释放、眶内脂肪保留、眶隔紧缩重置技术及眶肌筋膜韧带提紧悬吊相结合的综合手术方法。结果:本组56例患者,术后无明显出血、瘀斑,无睑球分离、下睑外翻等并发症出现。随访2~30个月,下睑部皮肤平整,泪槽畸形明显改善,患者自感外观效果满意。结论:多项技术综合应用下睑成形术矫正下睑泪槽畸形是获得面中部年轻化的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
【关键词】 睑袋 眶隔 泪槽畸形 下睑成形术
【分类号】R779.6;R622
下睑眼袋给人以衰老憔悴之感,不但对容貌美观有极大影响,重者甚至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下睑成形手术已成为眼部整形美容外科常见手术之一,也是中面部年轻化手术的重要部分。眼袋的主要体征表现为单纯眶隔脂肪增多疝出,或眶隔脂肪疝出同时皮肤、眼轮匝肌松弛伴及眶下缘凹陷 (刘志坤 蒋晟 杨锋 蒋斌 肖霞 惠品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