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14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2669450
不同表面处理方式在复合树脂再修复技术中的对比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3月1日 中国美容医学2014年第5期
     1.3.2 试件老化及试件表面处理:将50个树脂试件置于人工唾液浸泡3个月,用来模拟人体口腔内树脂老化的环境。对老化完成的试件,流水冲洗,用金刚砂车针磨去老化试件表面1mm,水冲洗15s,气枪吹干。

    1.3.3 分组及表面粘结处理:将上述老化处理完的试件随机分为7组,每组7个备用。分组:老化后试件表面处理。

    1.3.4树脂充填:将上述表面处理过后的试件,每组用3MZ350树脂逐层充填,每层光照20s,充填至长度为14mm。并打磨、抛光。

    1.3.5 微拉伸样本制备-测试粘结强度:以上实验组与对照组再修复后的试件,打磨抛光,置于37℃水浴箱中24h备用。使用电子万能测试机检测每组试件的粘结强度,用强力胶分别将树脂条固定于微拉伸仪上,沿标本台水平长轴放置测试标本,固定标本时,注意防止强力胶污染粘结界面。固定拉伸速度进行测试,记录数据表上的拉力峰值,计算粘结强度。计算公式:微拉伸粘结强度(MPa)=破坏最大力(N)×9.8/横截面积(S),做统计学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系统进行,配对t检验统计,结果P<0.05无统计差异。

    2结果

    七组树脂试件制备完成后微拉伸强度测试结果见表2。对照组的微拉伸强度最大。实验组中,硅烷偶联处理剂+二步法自酸蚀粘结系统表面处理的微拉伸强度最大,酸蚀-冲洗粘结系统的微拉伸强度最小。硅烷偶联剂处理后用酸蚀或粘结剂均比未用硅烷偶联剂的粘结强度大。

    2.1实验组均与对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7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