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16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2876592
Q开关1064nm激光联合果酸换肤术治疗黄褐斑临床观察(1)
http://www.100md.com 2016年3月15日 《中国美容医学》2016年第6期
     [摘要]目的:观察Q开关1064nm激光联合果酸换肤术治疗黄褐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58例确诊为黄褐斑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Q开关1064nm激光联合果酸换肤术治疗;对照组:单独使用Q开关1064nm激光治疗。治疗过程中记录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进行mMASI评分,并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治疗组mMASI评分下降更明显(t=-3.52,P<0.05)。治疗组有效率83.5%,对照组有效率55.2%,两组间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8,P<0.05)。治疗组的满意率84.6%,对照组的满意率58.6%,两组间的满意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X2=4.49,P<0.05),所有患者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Q开关1 064nm激光联合果酸换肤术优于单用Q开关1 064nm激光治疗黄褐斑,且能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黄褐斑;Q开关1064nm激光;果酸;化学换肤;疗效

    [中图分类号]R758.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6)06-0057-03

    黄褐斑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获得性色素增加性皮肤病,多见于育龄期妇女,男女比例约为1:9,皮损好发于面颊、前额、上唇、鼻部和下颌等部位。其发病与妊娠、日晒、遗传、口服避孕药等多种因素有关,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和身心健康。但该病治疗困难,目前还没有研究表明哪一种治疗方法能取得理想效果,联合治疗己成为当前治疗黄褐斑的主要趋势。近年来,医用激光技术在临床治疗和皮肤美容领域迅猛发展,为治疗黄褐斑提供了有效手段,而果酸换肤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被广泛用于治疗黄褐斑。近年来,笔者采用Q开关1 064nm激光联合果酸换肤术治疗黄褐斑患者,并探讨其疗效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58例女性患者均来自笔者科室门诊,诊断标准采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2003年拟定的黄褐斑诊断标准,其中蝶形型38例,面上部型13例,面下部型l例,泛发型6例;Wood灯分型:表皮型21例,混合型37例,真皮型0例。排除标准:①妊娠期女性;②瘢痕体质者;③既往有光敏感病史;④近半年有维A酸服用史;⑤其他疾病(如:太田痣、雀斑、Riehl黑变病等)诱发的局部色素沉着。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治疗组28例。

    1.2治疗方法

    1.2.1术前准备:做好术前沟通,填写知情同意书。清洁面部皮肤后拍照,详细询问病史并记录,建立个人治疗档案。患者取平卧位,面部清洁消毒后,患者与操作者均戴上防护眼镜。

    1.2.2设备与参数:Q开关Nd:YAG双波长激光(美国HoYaConBio公司Medlite c6),脉宽5~20ns,频率1、2、5、10Hz,1064nm~长的光斑大小为3、4、6、8、6mm,光斑能量密度为0.7~3.5J/cm2,8衄光斑能量密度为0.5~2.4J/cm3。20%和35%浓度的果酸、清洁液和中和液均由芯丝翠公司提供。

    1.2.3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Q开关1 064nm激光治疗,每次治疗间隔2周,共治疗10次。根据患者年龄、肤色、色斑情况及照射时皮损处的反应设置激光参数。持治疗头呈90°垂直于皮肤表面,与皮肤间距4~5cm平行均匀照射,一般3~4次。治疗剂量根据患者皮肤的治疗反应来判定,以皮肤治疗后微红为度,6~8mm光斑,能量密度1_5~3.5J/cm2,频率10HE:治疗组:激光治疗方法同对照组,在Q开关1064nm激光治疗后1周行果酸换肤术,每次间隔4周,共治疗5次。在患者内外眼角、鼻唇皱褶处涂抹凡士林保护皮肤,20%的果酸为起始浓度依次刷于治疗部位,前2次浓度为20%,若患者可耐受,从第3次开始浓度升为35%,果酸停留面部时间2~3min,当患者面部出现疼痛、红斑或白霜等不适时,以中和液中和。

    1.2.4术后处理:术后均冰敷20~30min至灼热感消失。治疗期间禁止使用其他祛斑、美白化妆品,注意保湿与防晒,同时保持生活作息规律。

    1.3疗效评价

    1.3.1 mMASI评分:使用修改版黄褐斑皮损面积和严重度指数(mMhSI)评分,由两位皮肤科医生评价每例患者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黄褐斑皮损消退情况。mMhSl=0.3A(f)D(f)+0.3A(1m)D(1m)+0.3A(rm)D(rm)+0.1A(c)D(c),其中A=黄褐斑累及区域,0分(正常),1分(黄褐斑面积占所在区域皮肤面积<10%),2分(10%~29%),3分(30%~49%),4分(50%~69%),5分(70%~89%),6分(90%~100%);D=色斑加深程度,0分(不加深),1分(轻微加深),2分(一般加深),3分(明显加深),4分(严重加深);f=额部,IF左面颊部,rm=右面颊部,c=下颌部。mMASI评分下降百分率=(治疗前mMASI治疗后mMASI)/治疗前mMASI×100%。基本治愈:mMASI评分下降百分率≥80%;显效:mMhSI评分下降百分率≥50%;好转:mMASI评分下降百分率≥10%;无效:mMASI评分下降百分率<10%。有效率=(基本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1.3.2满意度评估:治疗结束后4周,由患者根据治疗前后照片及自身感受对疗效进行满意度评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数据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问mMASI评分下降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间疗效、患者满意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其中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58例患者,失访3例,55例完成了治疗和随访。治疗组:患者治疗前mMhSI评分(10.84±3.11)分,治疗后mMASI评分下降至(3.84±2.56)分,治疗前和治疗后mMASI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8.87,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mMASI评分为(10.22±3.07)分,治疗后下降至(6.25±3.06)分,治疗前和治疗后mMhSI评分有统计学差异(t=4.93,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mMAS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MAs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2,P<0.05)(见图1)。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有效率为83.5%,对照组有效率为55.2%,两组问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8,P<0.05)(见表1)。 (胡文龙 黄军丽 任虹)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