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1971729
肌肉内静脉畸形硬化治疗后肢体挛缩的预防策略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20年4月11日 《中国美容医学》 2020年第1期
     排除标准:①退行性关节病变、自身免疫性关节病变等原有关节功能障碍者;②既往曾因静脉畸形行有创治疗者,如手术切除、硬化治疗、同位素放射、电化学治疗等;③随访期内因外伤致关节功能活动受限者。

    1.2 肢体挛缩判断标准:患者在初次硬化治疗后至随访结束期间,出现以下情况视为出现肢体挛缩:关节僵硬、强直,出现客观的关节活动度下降,影响关节正常功能活动,如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功能障碍[10]。

    1.3 预防性抗挛缩训练方案制定和实施:笔者科室与康复医学科合作,针对肌肉挛缩易累及的关节设计相应的抗挛缩训练方案。关节功能区涉及上肢的肩、肘、腕、掌指及指间关节,以及下肢的髋、膝、踝关节。训练方案针对关节的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功能障碍的预防进行制定,见表1。以硬化治疗涉及最多的踝关节为例,防治踝关节背伸功能障碍主要是进行小腿三头肌及跟腱的抗挛缩训练,要求患者在治疗后进行足部主动或被动的背伸训练,以跟腱紧张或感到轻度酸痛为目标效果,频率为2次/d,20组/次,20s/组(见图1)。

    所有患者在硬化治疗后3d,开始进行相关部位的预防性抗挛缩训练,维持至术后3~6个月。为加强患者依从性,组建微信群,定期进行训练提醒,督促患者完成相关训练内容,并可以通过微信群针对训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沟通和解答。

    2 结果

    本组163例患者硬化治疗1~15次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5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