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22年第11期
编号:613111
微针射频在皮肤美容中的应用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22年3月2日 中国美容医学 2022年第11期
痤疮,老化,1MRF的作用机制,2MRF的临床应用,3小结
     杨 娇综述,张正中,2审校

    (1.川北医学院 四川 南充 637000;2.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 四川 南充 637000)

    射频(Radiofrequency,RF)是一种频率范围为300 KHz~30 GHz的交流变化电磁波,20世纪20年代起逐渐应用于医学领域[1]。2002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了第一台用于面部年轻化的单极射频设备,自此射频技术开始用于面部美容,并在2006年被批准用于治疗非面部问题[2]。不同于激光的选择性光热效应,RF技术通过电流产热作用于组织,其产生的能量不被黑色素吸收,可减少炎症后色素沉着的发生,因此,更适用于较深肤色人群[3]。目前,用于皮肤美容领域的射频设备包括单极、双极和点阵射频[4]。传统射频设备是通过电极与表皮的直接接触或活性电极之间的电流回路传递能量,存在治疗时疼痛较明显或穿透性弱的缺点。微针射频(Microneedle radiofrequency,MRF)将微针、射频与点阵技术相结合,通过微针机械穿透表皮,以点阵模式发射射频能量至目标组织层,治疗深度精准可调,表皮损伤小,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低,且停工期较其他光电技术短。

    1 MRF的作用机制

    MRF的基本原理是人体组织中的带电粒子在射频电流的作用下高速振荡摩擦,产生热能作用于一定深度的皮肤组织,从而达到治疗效果。治疗过程中,一方面微针发射射频能量,对真皮或皮下组织进行加热,形成一个热凝固区域,称为射频加热区(Radiofrequecy thermal zone,RFTZ)[5];另一方面,周围的非热损伤区域在早期阶段可保持皮肤的完整性,后期可作为干细胞库,加速伤口愈合,可减少继发感染及瘢痕形成的风险[6]。热损伤的修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有研究发现射频治疗后细胞因子、热休克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细胞外基质蛋白等成分在不同时相、不同程度上均有增加;新生胶原和弹力纤维逐渐增多,并在治疗后10周替代RFTZ[7]。

    微针一般有两种类型:①绝缘型:近端为绝缘材料,仅针尖为非绝缘部分,可有效避免表皮的热损伤,因为只有针尖发射能量,加热范围小,故需要不同深度的多次治疗才能涵盖不同的组织层次;②非绝缘型:全部针体为非绝缘材料,均可发射射频能量,加热范围更大,可诱导更多胶原形成。Harth等[8]研究发现非绝缘微针对表皮的热损伤依然很小,微针机械性损伤也在4 d内完全愈合。相比第一代绝缘微针,非绝缘微针作用后形成的RFTZ更大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47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