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22年第12期
编号:613051
瘢痕疙瘩的临床治疗新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23年1月5日 中国美容医学 2022年第12期
纤维化,1手术治疗,2药物治疗,3物理治疗,4小结和展望
     徐子迪 刘长松 沈嘉伦 李 航 综述,肖志波 审校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整形美容科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瘢痕疙瘩是一种瘢痕组织过度生长超出原始皮损的常见疾病,具有明显的类癌特征。患者常常会出现灼热、疼痛、瘙痒、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1],其发病机制复杂,治疗方法繁多。瘢痕疙瘩的主要特征为成纤维细胞(Keloid Fibroblasts, KFs)过度增殖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的过度积累,以及生长因子(如TGF-β)的表达增加[2],其中TGF-β及其相关信号通路是目前瘢痕疙瘩领域研究较广泛的因子和信号通路。机体在创伤后引起的皮下血管系统损害及炎症反应,同时在伤口修复过程中产生的细胞新陈代谢,可使瘢痕疙瘩处于缺血缺氧的微环境中[3],有证据表明缺氧诱导因子(HIF-1)参与介导KFs中胶原蛋白分泌的增加,调节KFs的增殖[2,4]。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是一种上皮细胞(特别是E-钙黏蛋白表达)获得间质细胞(例如波形蛋白表达)特征的转化过程,可赋予细胞迁移和侵袭的能力,在发育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而且还参与炎症、纤维化、伤口愈合和癌症的发生等过程[5]。目前,有大量研究表明EMT参与瘢痕疙瘩的形成[6-7]。据报道TGF-β是参与EMT的主要纤维化细胞因子[8],此外,DNA甲基化、miRNA被发现在参与瘢痕疙瘩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瘢痕疙瘩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病灶内注射、局部用药、冷冻治疗以及激光和放射治疗的结合等,但复发率仍然很高,需要多次治疗,随着发病机制的不断研究,治疗方法也得到了丰富,本文对近年来瘢痕疙瘩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1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常适用于瘢痕疙瘩较大、症状明显或者有切除意愿的患者,常规手术需彻底切除病灶及周围0.1 cm,可行“Z”形皮瓣、“W”、“V-Y”、“X”成形术等,较大的病变需联合软组织扩张术等多次手术[9],但术后复发是临床医生常面临的难题。Chong等在研究耳部瘢痕疙瘩的微结构中发现其结构内部中有一个增殖核心,负责瘢痕疙瘩的再生和复发[10],手术切除病灶的边缘是否为增殖核心所累及(≥10%)与其复发显著相关,完全切除所累边缘可以保证较低的耳部瘢痕疙瘩复发[11]。此外,为了降低复发率,常常采用术后联合治疗,如术后联合皮质类固醇[12]、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A,BTX-A)[13]、辅助放疗[14]等,亦有主张对于需要切除和植皮修复的大瘢痕疙瘩患者可采用预切、预放射线的治疗方式[15],治疗效果显著,复发率明显降低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195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