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穿刺插管术的临床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月1日
第1页 |
参见附件(731KB,1页)。
【摘要】目的:探讨盲探法与超声引导下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插管术的区别。方法:将60例需行中心静脉穿刺插管术的患者随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两组的穿刺时间、置管一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穿刺所用的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置管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行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插管术具有操作时间短、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超声;导管插入术;中心静脉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7-0050-01
对危重病人及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的病人,常需行中心静脉插管术。经皮穿刺插入中心静脉导管是盲探性的操作,创伤性损害难以完全避免⑴,并发症较多,且一次成功率偏低。可移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出现使中心静脉置管获得突破性进展,在超声引导下,操作者可以顺利完成穿刺置管等操作,我们对行超声实时引导下中心静脉插管与盲探性插管进行了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危重病人及行胃肠手术后需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56±13;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55±14。所有病例均有熟练穿刺经验的麻醉医师操作完成。两组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两组病人均选择右侧颈内静脉中路进针,患者头偏向左方。观察组采用HitachiEub-405B型移动式超声仪,选择频率为7.5MHZ的超声探头。在穿刺开始前,先用超声仪观察颈内静脉的位置、走向、管壁、管腔及其周围结构。然后选择穿刺点、穿刺方向。常规消毒铺巾后,在超声实时显像的引导下按照设定的方向进针,穿刺进针时一直回抽注射器,呈负压状态进针,当穿刺针针尖进入血管腔后,注射器内马上就有血液进入,观察血流通畅,固定针管放置导丝,沿导丝用扩张管扩皮,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退出导丝保留导管于颈内静脉内,固定好导管后用超声复查,检查导管的位置。对照组选择病人胸锁乳突肌三角顶点处,约离锁骨上缘两到三横直处做进针点,针干与皮肤约呈30°角,与中线平行,直接指向尾端,盲探穿刺置管。
1.3 观察指标:①操作时间(T1):观察组记录从超声探头扫描开始至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时间,观察组记录穿刺开始到置管完毕的时间。②记录两组病人穿刺一次成功的例数(T2)。③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T3)。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分析。
2 结果
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方面无显著差异,操作者中心静脉插管经验亦相当。观察组病人颈内静脉插管平均操作时间较对照组短,穿刺次数也明显减少,穿刺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见表1),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出现三例并发症,其中误入动脉一例,局部血肿一例,气胸一例。
3 讨论
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是临床补液、静脉化疗、输血、测定中心静脉压和血液净化临时通路的重要措施,目前临床上多采用经皮盲穿的方法放置导管至颈内静脉,是根据人体体表标志进行穿刺定位,极有可能误入动脉或导致血胸、气胸、血肿等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2]。盲穿法穿刺一次成功率较低,常需反复穿刺,增加了并发症产生的可能。便携式超声仪体积小,重量轻,可移动,能同步动态观察局部解剖结构、形态及操作过程,避免了穿刺导致的并发症,提高了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并具有图像清晰,无放射损伤,费用较低等优点。本研究结果表明,在超声引导下行中心静脉穿刺插管一次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并发症少,周围组织损伤小,是一种快速准确,安全有效的方法。尤其适用于体表定位困难的肥胖患者,小儿、静脉畸形、颈内静脉充盈不足及反复穿刺失败的病人。特别是对于患有严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盲穿法在用手触摸颈静脉窦时宜诱发不良反应,可直接采取超声定位、引导的方法[3]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731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