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护理干预对预防小儿手足口病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10年2月1日
第1页 |
参见附件(1540KB,2页)。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小儿患手足口病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门诊儿科就诊小孩及其家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实验组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1个月后,分别对两组进行小儿患手足口病比较。结果:实验组只有2例小儿患手足口病,占4%;对照组有17例小儿患手足口病,占34%;两组小儿患手足口病有显著的差异(P<0.05),实验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通过护理干预,有效地降低小儿手足口传染病的发生。
【关键词】护理干预;预防;手足口病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8-0134-0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自己及小孩的健康关注也迅速提升[1]。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全球性传染病,以5岁以下婴幼儿发病为主,是由肠道病毒引起,但不是终身免疫性传染病[2],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3]。少数患儿并发脑膜炎、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发生死亡。成人手足口病99%为隐性感染,在护理孩子的过程中,如果不注意卫生,就有可能把病菌传染给孩子。因此,护理干预尤为重要。我们通过对100例门诊就诊小孩及其家长进行五步洗手法等护理干预,利用家长与其小孩亲密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达到良好预防的效果。
1 一般资料
2009年4月1日至2009年4月30日在门诊儿科就诊的小孩及其家长各100例,其中男家长43例,女家长57例,年龄23~41岁,平均32岁;文化程度:大学以上32例,高中59例,初中以下9例;男小孩63例,女小孩37例,年龄2~4岁,平均3岁,活泼可爱。
2 方法
将100名小孩及其家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名,两组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对照组按常规发放预防手足口病知识单张、播放录像等健康教育。实验组除常规的健康教育外,重点指导小孩及其家长实施五步洗手法、饮食指导等护理干预。
2.1 护理干预的措施
2.1.1 对实施护理干预者的要求:①有责任心,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②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掌握本专业的业务知识和心理知识;③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技巧,能够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
2.1.2 饮食指导:给予小儿高蛋白、高维生素、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如牛奶,鸡等。食物宜温凉、无刺激性,吃饭要定时定量,少吃零食。要让孩子吃得好,能得到较充足的热量和营养。
2.1.3 重点指导小孩及其家长进行五步洗手法训练:
2.1.3.1 在侯诊时把实验组小孩及其家长作为重点,进行现场示范,小孩及其家长一齐参与洗手过程,重点放在五步洗手法中的第二步搓洗法。
湿: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搓上肥皂或洗手液。
搓:手心、手背、指缝相对搓揉20秒共6步。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搓擦;两手互握,互搓指背;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冲:用干净清水把手冲洗干净。
捧:用清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
擦:用干净毛巾或纸巾擦干。
2.1.3.2 一般情况下,照此方法重复两到三遍,可把脏东西去除。而摸过传染物品的手,洗时要用消毒液洗手,再用清水冲洗,冲洗时把手指尖向下,双手下垂,让水把香皂泡沫冲下,这样不会使脏水再次污染手和前臂。
2.1.3.3 洗手时要注意指甲、指尖、指甲缝、指关节等部位,注意清洗水龙头开关。因为洗手前开水龙头时,脏手实际上已经污染了水龙头开关。
2.1.3.4 手洗净后,擦手也不可掉以轻心。一定要用干净的手巾或一次性纸巾擦干双手,并勤换手巾。若是用脏手巾,或是衣襟擦手,不小心时会造成“二次污染”。
2.1.3.5 告知小孩洗手的好处:为什么要洗手。要在小孩面前树立榜样,如果护士、家长是这样,小孩自然就会效仿。要监督小孩洗手,尤其是在最初培养小孩洗手习惯时和刚刚养成习惯的时候,要经常监督小孩的洗手习惯。
2.1.3.6 告知小孩下列情况及时洗手:饭前饭后;触摸过公共物件;触摸眼、口、鼻前;如厕后;打喷嚏或咳嗽后;从外面回家后。
2.2 建立家庭支持系统:随时与家长保持联系,利用面谈、电话联络等方式,经常与家长进行有效交流,提醒和监督其小孩行为;了解小孩的心理需求 ,及时给予心理支持,使小孩树立信心;对照组不施加任何影响。
3 结果
两组于1个月后,经查阅相关登记资料和与家长沟通,对小孩进行评估,实验组50例小孩能自己完成、或者在家长提示下完成五步洗手法,双手清洁,精神良好。
两组小儿1个月后患手足口病统计和比较:见表1
从表中可以看出,实验组50名小孩中只有2人,1个月后患手足口病;而对照组50名小孩中有17人,在1个月后患手足口病;经统计学处理χ2=12.736,P<0.05差别有高度显著性;可以看出,实验组手足口病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4 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对小儿实施护理干预,充分调动小儿的积极性,对降低小儿的手足口病有重要的意义。
4.1 护理干预在维持和保障人类健康事业中的作用日渐突出;门诊适时开展手足口病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和遏制手足口病的传播和蔓延,对促进广大儿童健康、对构建和谐的家庭及稳定的社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护理干预重点突出,抓住小儿喜爱玩水,喜欢洗手的特点,利用家长的密切关系,及时传授预防知识,从根本上遏制手足口病的传播;护理干预能阻断传播途径,可以预防发病,让家长学会如何实施手足口病预防措施。
4.2 开展儿科门诊护理干预,满足了小儿个性化需求,提高了小儿及其家长的满意度;在实施儿科门诊护理干预中发现,护士处处以小儿为中心,随时为小儿及其家长提供周到的服务,及时了解小儿及其家长所需,使其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提高了小儿及其家长的满意度。并建立了共同参与型护患关系。
4.3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实施护理干预与干预后的效果,已使护士们深刻地认识到护理干预是为了满足健康的需要。强化了护士的信念,加强了护士的责任感与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4.4 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随着人们的健康观念改变后,人们对疾病知识的需求以及对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人员也迫切需要加强疾病相关知识的学习。实施护理干预促使护士主动学习相关知识,学习沟通技巧,使护士的人文知识和社会知识不断增加,从而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
4.5改善了护患关系;实施护理干预,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让护士学到了更多的知识。使护士的工作得到了认可,体现了护士的自身价值,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儿科门诊护理服务质量。
4.6 护理干预从医院延伸到家庭;经过护理干预后,大部分家长科学地认识手足口病可防可治,学会如何实施手足口病预防措施,使将注意力转移到日常生活中,科学疾病观的树立和正确生活举措的引导,改变不良卫生习惯,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阻断传播途径,降低了手足口病发病率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540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