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测量牙槽突裂植骨量的可行性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2月1日
第1页 |
参见附件(1437KB,2页)。
本实验通过分别测量不同CT层面的面积,计算相邻层面间近似体积,进而各体积相加的方法得到需要测量区域的具体数值[6]。由于计算过程中得到近似数值,因此与实际体积之间有一定误差。本实验出于对此种测量方法的可行性验证出发,通过对山羊牙槽骨模型的CT计算及实际测量,观察CT测量数值与实际测量数值之间的偏差。
相对于其它器官或部位,要计算牙槽裂隙及植骨体积难度较大,主要困难在于牙槽裂隙的形状非常不规则,以及植入骨的边界有时与周围骨质分辨不清。利用截面总面积乘以截面间距得到测算对象体积的方法在其它部位已有不少报道,如测量肝脏、脾脏的体积,以及眼眶容积等[7,8],但用于计算牙槽突裂隙和植入骨量的文献报道,则较少见到。Honma等[6]学者采取CT扫描层厚2mm,分别描记植入骨范围,各层面面积乘层厚的方法,得到了具体骨体积数值。为了验证此种计算方法,他们对一个3.11cm3的树脂块表面涂以硫酸钡,从不同角度CT扫描10次,分别计算,结果从2.86到3.15cm3不等,从而认为可以用于计算牙槽裂隙及植骨体积。笔者认为此种验证方法不全面,对象体积限定(3.11cm3),而且在外形方面变化不大,因此验证结果的准确性方面有待证实。本实验研究对象为22块不规则、大小不同的山羊下颌骨标本,采用层厚1.25mm的螺旋CT扫描。理论上CT扫描的层厚越薄,计算体积的准确性越高。因此根据扫描层厚1.25mm的CT图像计算的体积,比层厚2.0mm CT的计算数据在理论上更接近实际真实体积。
本实验结果证实两组数据之间没有显著差别,该研究结果同Honma的研究一致,均证实了利用CT计算不规则骨体积的方法是准确的。但应该指出,CT测量的骨体积与实际真实体积之间总有一定差别,即使采用薄层扫描亦如此,原因主要有:①不同CT扫描层面之间的骨形状变化无法估计;②目标骨组织与周围骨组织间有时无明显界限;③与检测者的经验与技术有关;④与CT本身与计算软件处理系统有关;⑤不同的CT扫描角度也对结果有影响。
尽管有以上不足,利用CT计算牙槽突裂裂隙及移植骨体积,仍然是目前最准确的方法之一。随着螺旋CT在临床上的普及,以及CT检查医疗费用的降低,使用CT评价牙槽突裂的植骨效果必将成为临床常规手段。而利用CT层面面积计算不规则骨体积的计算方法使准确测量移植骨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 Kindelan JD, Nashed RR, Bromige MR. Radiographic assessment of secondary autogenous alveolar bone grafting in cleft lip and palate patients. Cleft Palate Craniofac J, 1997,34(1):195
[2] Long RE Jr, Spangler BE, Yow M. Cleft width and secondary alveolar bone graft success. Cleft Palate Craniofac J,1995,32(2):420-427
[3] Kindelan JD, Nashed RR, Bromige MR. Radiographic assessment of secondary autogenous alveolar bone grafting in cleft lip and palate patients. Cleft Palate Craniofac J,1997,34(1):195-198
[4] Christiansen El, Moore RJ, Thompson JR, et al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37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