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综合版》 > 2010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2035260
16排MSCT后处理技术对骨肿瘤的应用价值
http://www.100md.com 2010年5月1日 敖锋 邹文远 石思李
第1页

    参见附件(1800KB,2页)。

     【摘要】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对骨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7例骨肿瘤患者行16排MSCT平扫,薄层后将原始数据传至ADW4.2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再现(VR)后处理。结果:每一种重建图像均显示了所有的肿瘤。其中MPR准确显示了肿瘤骨的骨质破坏、骨膜反应、骨质破坏的范围及肿瘤对周围软组织的侵犯情况;VR能立体显示骨改变,可任意角度转动显示骨肿瘤。2种后处理图像结合横断面图像能从不同方向准确显示肿瘤的范围、骨改变、骨膜反应的形态及肿瘤对周围组织的侵犯。结论:16排MSCT后处理技术可以准确、全面地显示骨肿瘤,结合横断面图像,可对骨肿瘤作出准确的影像诊断。

    【关键词】图像处理;骨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R7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1-0246-02

    骨肿瘤比其他系统的肿瘤发病率低,约占全身肿瘤的2%~3%。但无论良性骨肿瘤,还是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均好发于青少年,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1]。以往对骨肿瘤的影像诊断主要是采用常规X线摄片检查,但是常规X线摄片由于层次多而重叠不能确定骨肿瘤的范围及肿瘤对周围组织的侵犯情况。MSCT扫描速度快且具有强大的后处理技术,能够准确判断肿瘤的部位、范围、骨质破坏、骨膜反应的类型和周围组织受侵的情况,极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现回顾性分析37例骨肿瘤患者的MSCT资料,对其归纳总结,旨在探讨16排MSCT后处理技术在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搜集我院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肿瘤患者37例,其中男28例,女9例,年龄3岁~69岁,平均年龄39岁。病理类型为骨髓瘤2例,骨瘤3例,骨软骨瘤8例,骨肉瘤6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恶变2例,滑膜肉瘤3例,骨巨细胞瘤4例,尤文氏肉瘤4例,转移瘤5例。全部病例均行16排MSCT平扫及后处理。

    1.2扫描方法:采用GE公司Lightspeed 16排MSCT行常规平扫。扫描范围:根据病变的部位及类型;扫描方式:层厚5mm,螺距1.375mm,电压120kV,电流200mA。

    1.3重建方法:扫描完成后将原始数据薄层至0.625或1.25mm在ADW4.2工作站以MPR和VR方式重建,以显示所需观察部位为目的,可任意角度旋转观察病变情况。

    2结果

    37例骨肿瘤患者图像重建后肿瘤均能清晰显示,病变情况在MPR和VR的表现分别如下:(1)MPR结合窗宽窗位调整能显示所有患者肿瘤范围及细微结构,从冠状位、矢状位、斜位显示骨质破坏、骨膜反应、肿瘤病变的范围、对周围组织的侵犯情况及解剖关系。(2)VR技术可以立体显示骨肿瘤全貌,并可任意角度旋转,为手术提供直观的信息。因此,将2种后处理图像结合横断面图像能准确、全面地显示肿瘤的范围、骨改变、骨膜反应的形态及肿瘤对周围组织的侵犯,可对骨肿瘤作出准确的影像诊断。

    3讨论

    骨肿瘤分原发性骨肿瘤和继发性骨肿瘤,原发性骨肿瘤包括骨基本组织(骨、软骨和纤维组织)发生的肿瘤和骨附属组织(血管、神经、脂肪和骨髓)发生的肿瘤,以及特殊组织来源的肿瘤(如脊索瘤)和组织来源未定的肿瘤(如骨巨细胞瘤)。继发性骨肿瘤包括恶性肿瘤的的骨转移和骨良性病变的恶变[2]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800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