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综合版》 > 2010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2035470
系统性的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10年5月1日 潘丹丹
第1页

    参见附件(830KB,1页)。

     【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性的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负性情绪的影响。

    【关键词】系统性的护理干预;急性心肌梗死;负性情绪;心绞痛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1-0089-01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生活质量的常见病,我国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和死亡率的趋势逐渐升高。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与年龄、饮食、生活方式、社会因素、疾病控制等有关。帮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可有效地防止病情发展、降低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发生率。

    1对急性心梗的患者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

    包括:(1)由医生、责任护士组成急性心肌梗死健康教育小组,健康教育小组根据患者的社会及家庭情况,制订干预计划和内容,明确干预目的,使患者及时了解自己的病情。(2)实施系统性健康教育,根据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具有可干预性、可预防性等特点,注重体现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思想,制订教育计划,根据不同的患者设计出个性化的健康指导、预防保健内容。教育内容包括与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有关的基础知识,饮食原则、运动方式的选择、预防措施及其重要性。由责任护士对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相关知识,每天20~30 min,并解答患者及其家属的有关问题,让患者及其家属正确认识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对该病的影响。(3)心理护理。在做好疾病有关知识介绍的基础上耐心听取患者诉说,与家属配合给患者以关心、支持及鼓励,并根据患者心理特点做好心理护理,尽量解除患者的心理压力,帮助患者较好地应对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社会问题,增强适应能力。(4)放松疗法。每天早晚做深呼吸运动,每次10min,以扩大肺活量,增加血氧含量,鼓励患者根据个人喜好选择合适的音乐曲目定时欣赏。(5)用药指导。告知患者用药常识和注意事项,在住院期问如何配合以利康复,如何寻求医生和护士的帮助,出院后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及救心丸,提高防治疾病效果。

    2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已跃居首位,而急性心肌梗死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有研究证明,心血管系统功能在人体中最易受精神因素的影响,因而有关心血管疾病与心理社会因素的相互关系早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有研究证明,行为模式、应激、情绪等因素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有很大关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反应是极其复杂的,常合并有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产生的原因可能与疾病所致的身心痛苦、经济负担、社会支持程度、患者对疾病缺乏信心及担心病情恶化、复发等有关。

    在实施心理干预中应注意:①做好心理沟通。通过语言交流,了解患者的需要,从而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开导和帮助;用表情、眼神、姿势、动作等进行交流。后者对于医护人员更为重要,因为医护人员的言行都对患者有较大的影响。②理解与支持。心身疾病大多为慢性疾病,病情波动性大,患者顾虑多,特别希望得到医护人员和亲属的理解。因此,心理护理不能只停留在帮助解除不良心理,更重要是能理解其痛苦与烦恼、顾虑,用同情心去帮助、支持他们,使其改善心境。 ③体贴和帮助。心身疾病患者通常表现出心理应激水平较低,依靠单纯的说理方法难以奏效。一旦出现心理问题时,医护人员特别是亲属应了解患者内心矛盾,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消除后顾之忧才能解除心理问题。

    帮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可以增加患者对治疗护理的顺应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可避免地面临身体、经济、心理等方面压力,护理人员应设法使患者努力积极应对,避免消极应对,努力提高患者的行为能力,在患者不能提供自理需要时确定患者的活动,并参与患者的活动,帮助患者提高自我护理能力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830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