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蓝光技术在寻常痤疮中的应用
第1页 |
参见附件(1008KB,1页)。
【摘要】目的:观察红-蓝光治疗仪联合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将100例患者分为3个治疗组。A组为外用5%过氧苯甲酰凝胶组(n31),B组为蓝光照射组(n34),C组为红-蓝光混合照射组(n35)。每周治疗 2 次,8周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A组、B组及C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8.82%、74.19%、及85.71%,红蓝光混合照射组疗效优于外用5%过氧苯甲酰凝胶组及单纯蓝光照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红-蓝光治疗仪联合治疗寻常痤疮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
【关键词】红-蓝光;寻常痤疮
【中图分类号】R7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154-01
寻常性痤疮是皮肤科常见皮肤病之一,目前采用红-蓝光的光疗法治疗痤疮,其疗效逐渐得到认可。本科于2010 年12月-2011 年2月应用红-蓝光治疗仪联合治疗寻常痤疮,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临床资料:根据Pillsbury 分级法,入选100例均为2010 年12月-2011 年2月本院门诊寻常型痤疮(Ⅰ-Ⅲ)患者。随机分为 3 组:A组(外用5%过氧苯甲酰凝胶组)为34例,男12 例,女22例,Ⅰ级者8例,Ⅱ级者17例,Ⅲ级者9例。B组(蓝光照射组)为31 例,男 11 例,女 20 例,Ⅰ级者7例,Ⅱ级者18例,Ⅲ级者6例。C组(红蓝光联合照射组)为35例,男 14例,女 21 例,Ⅰ级者8例,Ⅱ级者19例,Ⅲ级者8例。皮损以面部和背部为主。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设备:欧美娜红蓝光治疗仪(OmniluxTM,英国)。光源类型为 LED 发光二极管,红光波长为 633±6 nm 光输出强度,能量密度为126J/cm2,蓝光波长为 415±5 nm,能量密度为 48J/cm2。
2.2 治疗方法:治疗前用数码照相机将病变部位照像,患者用温水清洁面部,带上防护眼罩,治疗组患者面部距离发光光源 8-10cm,直接照射面部痤疮部位, 每次15-20min,照射后配合冷喷雾和林可霉素利多卡因凝胶治疗。治疗组分别采用蓝光照射及红蓝光联合交替照射,每周2次,轻度者4周一疗程,中重度者8周一疗程。对照组仅外用5%过氧苯甲酰凝胶涂患处,每日2次,8周一疗程。
2.3 疗效判定标准[1]:记录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面部皮疹数量,结合治疗前后的数码照片进行疗效评估, 按治疗前后皮疹减少率来判定疗效:减少率(治疗前皮疹数-治疗后皮疹数)/治疗前皮疹数%×100%。减少率≥90%为痊愈;60%-89%为显效;20%-59%为好转; <20%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在治疗结束后第 4周随访, 新发皮损>30%者为复发。
2.4 统计学处理:数据分析采用SPSS16.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各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2.1 临床疗效:治疗结果见表1。A组(外用5%过氧苯甲酰凝胶组)、B组(蓝光照射组)、C组(红蓝光联合照射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8.82%、74.19%和85.71%,红蓝光联合治疗组疗效优于单纯外用药物组及蓝光照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6, P<0.05)。
2.2 不良反应:所有受试者在治疗过程中均表现出了良好的耐受性,未发现严重的副作用。8例患者在蓝光照射过程中面部发红,可好转;3例在红光照射后出现面部瘙痒,可自行缓解。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4 讨论
寻常痤疮是以微生物感染为主的多因素疾病,其中以痤疮丙酸杆菌为主。痤疮丙酸杆菌可产生内源性光敏物质卟啉,其主要成份为粪卟啉Ⅲ和原卟啉Ⅳ,吸收蓝色可见光(415nm)后被激活为高能量的不稳定的卟啉,产生光动力反应,损伤细胞膜,从而杀灭痤疮丙酸杆菌[2]。红光对卟啉的作用不如蓝光,但红光能穿透皮肤深层达 6mm,红光加快组织损伤的修复过程、同时具有抗炎作用[3]。本文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红-蓝光联合交替照射治疗寻常型痤疮8周,疗效优于外用5%过氧苯甲酰凝胶组及单纯蓝光照射组;与外用药物相比,蓝光照射组疗效较高,光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008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