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综合版》 > 2011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2140565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及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1日 夏晖 魏秀君
第1页

    参见附件(993KB,1页)。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及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方法,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护理实践经验。方法:对我院147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适当的临床及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并对该组患者的病情进行跟踪随访和分析,从而总结出有效的临床及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的方法。结果:该组患者中病情得到不同程度改善者141例,无效者6例,总有效率达95.92%。通过适当的临床及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患者的心理状态有了显著的改善,病情得到了较好的控制,能按照医嘱服药,形成了良好的饮食和生活方式。结论:非药物治疗措施(如改善生活方式、改变不良的心理状态等)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控制高血压的方法。全面有效的临床及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患者改善和控制患者的病情,能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在临床上存在较大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临床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186-02

    高血压是一种世界性的常见疾病,患者临床上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高血压的病因迄今尚未阐明,普遍认为,高级神经中枢功能下降,经常反复的过度劳累与精神刺激使大脑皮层功能混乱,从而影响了对大脑皮层下血管舒缩中枢的正常运行,形成了以血管收缩带来的神经冲动为主导的兴奋中枢,最终导致细小动脉痉挛,外周血管产生阻力,血压升高。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高血压已成为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高,由高血压所引起的多种疾病及带来的危害成为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杀手,是许多严重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和病理基础,在我国高血压普遍存在着患病率高、死亡率高、残疾率高的“三高”和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的“三低”特点[1]。高血压病程长、治疗慢且反复发作,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当患者确诊为高血压时需要接受长期甚至终生治疗,且根据血压值及并发症合理调整治疗方案,故高血压患者除了临床治疗及护理外,心理的护理及院外的健康教育对患者病情的治疗及控制亦是非常重要的。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共收治147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通过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临床及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此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于2010年1月~2011年1月共收治147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男84例,女63例。年龄53~92岁,平均(78.7±3.9)岁。本组所有病例均符合WHO高血压诊断标准,其中,I期37例,Ⅱ期62例,Ⅲ期48例。合并有肾衰竭2例,脑血管疾病6例,心血管疾病9例。

    1.2 方法:患者入院后测患者的血压,体位采用卧位或坐位,需测3次,间隔3~4 min,取平均数。检查患者血压变化,了解有无合并心、脑、肾病变时产生的相应体征。 询问患者有无家族史,病前生活习惯,饮食、嗜好(如摄入过多钠盐,大量饮酒,喝咖啡,吸烟等),工作性质及头痛、头晕程度等。完善相应的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尿常规检查见有无红细胞、蛋白尿、管型尿等,肾功能减退时尿比重降低,血中肌酐和尿素氮增高。(2)胸部X线检查,可显示主动脉迂曲、扩张,发生高血压性心脏病时可见左心室增大及肺淤血征象。(3)心电图心脏受累时示左心室肥厚、劳损及各种心律失常等改变。

    1.3 诊断标准[2]:见表1。

    表1 列出根据血压水平的高低进行的分级

    2 临床护理

    临床护理工作主要是指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降压药物的合理应用,使血压下降,接近或达到正常范围,预防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是老年患者高血压治疗的目的。常用降压药物有:利尿剂(氢氯噻嗪)、β-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卡托普利)、血管扩张剂(硝普甘油)等,上述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应用的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和预防,药物一般遵医嘱从小剂量开始,多数病人需长期服用维持量,不可擅自增减和撤换药物;注意对老年病人降压不宜过快过低; 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加,易发生直立性血压下降和低血压,应指导患者在改变体位时应缓慢;沐浴时水温不宜过高。当出现头昏、眼花、恶心、眩晕时,应立即平躺并抬高下肢以增加回心血量。护士应根据患者文化程度的不同,反复的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高血压病终身服药及遵医嘱按时服药的重要性,详细介绍药物的治疗作用,告知用药期间的各项注意事项,熟悉各种降压药物的使用方法及毒副作用,注意观察疗效和用药的不良反应。

    3 心理护理

    老年人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易于急躁和情绪激动,而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焦虑不安等心理会导致出现血压突然升高、心率增快,从而加重病情。老年患者或高估自己病情的严重程度而过度悲观,或生性乐观而对病情过度的乐观导致不能很好的配合治疗,或由于退休或者长期卧床,社会角色发生转变,产生心理落差等而导致沮丧心理等,这些不良的心理反应都不能缓解甚至反而会加重病情。因此,护理工作应针对不同的心理展开不同的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多多关心和了解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多与患者交谈,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应注意语言要温和、得体,同时还要注意非语言的运用,如眼神、手势等具有暗示作用的表情和动作。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紧张等不良心理因素的刺激,以保持保持心态平和、轻松、稳定,有助于达到治疗和预防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目的。总之,心理护理是一个非常注重细节的过程,需要在长期的互动中与患者逐步建立信任,从而更好的配合临床降压药物的应用以达到更好的治疗目的。

    4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主要包括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和引起其足够的重视,指导老年患者在院外的长期规律用药,良好的生活习惯的指导等方面。

    4.1 建立正确的疾病治疗理念: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病的基础和前提,健康教育的效果直接影响高血压病病人的健康理念模式,而正确的健康信念,有利于病人的服药依从性。在护理应努力向患者讲解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并发症、预后和规律服药的重要意义等相关知识,以建立正确的疾病治疗理念。

    4.2 指导患者长期规律应用降压药:向患者和家属详细说明高血压必须坚持长期服药的重要性及详细解释药物的药理原理和可能产生的副作用,消除患者的疑虑,使患者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应告知其以及日常生活中服药的注意事项: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适合其服用的药物,规律服用降压药,不能随意减量或停药,药物剂量的调整需要在医师指导或者根据血压波动情况下调整,防止血压发生反跳。使用价格适宜的药物,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便于长期服药。

    4.3 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①合理膳食 高血压患者总的饮食原则是“三低一高”,即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高优质蛋白[2]限制食盐摄入,一般成人摄入盐5g/d~6g/d。此外,过多摄入脂肪也是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一个危险因素。高脂血症的病人,要严格控制饮食,选择低胆固醇食物,适宜吃含蛋白质高的物品,如豆类及豆制产品、蛋清、牛肉、羊肉、猪的瘦肉、鱼类、鸡等;禁止食用动物内脏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993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