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综合版》 > 2011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2140473
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1日 张建芳 田苗 史红 赵丽萍
第1页

    参见附件(1063KB,1页)。

     【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术后患者疼痛个体化护理的疗效。方法:将100例骨科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采取不同护理方法后,观察组疼痛积分的缓解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于骨科术后患者,根据疼痛评估进行个体化护理,可有效缓解疼痛。

    【关键词】术后;疼痛;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258-01

    国际疼痛学会对疼痛的定义[1]: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随有现存的和潜在的组织损害。目前,疼痛已被认为是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四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2]。因此,缓解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和医务工作者的职责。骨科术后疼痛不仅给患者造成主观的痛苦,而且因害怕功能锻炼而影响功能恢复,老年患者甚至可能因疼痛造成术后并发症而导致死亡。如何减轻疼痛是骨科医护人员面临的新难题。自2009年3月~2010年3月,本科对100例住院患者进行分组护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00例,纳入标准:10~75岁之间的患者;骨折脱位无血管神经损伤者,无需截肢者。根据纳入标准,收集符合病例。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设计类型,将合格受试者按就诊顺序编号,并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各50例。观察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45.3岁,下肢骨折19例,上肢骨折15例,脊柱骨折11例,合并骨折脱位5例,闭合性骨折32例,开放性骨折18例。对照组50例,男24例,女26例,平均年龄41.9岁,下肢骨折16例,上肢骨折17例,脊柱骨折8例,合并骨折脱位9例,闭合性骨折29例,开放性骨折21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部位及骨折类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疼痛的评估

    1.2.1 观察方法于术后当天、1、2、3、4d观察疼痛的程度并评分。

    1.2.2 评分标准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3](VRS):将疼痛分为4级:0级(0分):无痛;Ⅰ级(2分):有疼痛但可忍受,能正常生活,睡眠不受干扰;Ⅱ级(4分):疼痛明显,不能忍受,睡眠受干扰;Ⅲ级(6分):疼痛剧烈,不能忍受,睡眠受严重干扰,可伴有自主神经紊乱。

    1.3 统计方法:疼痛计分资料统计结果分别输入SPSS13.0,参数描述用(x±s)表示,不同时间点各项症状体征总积分、单项症状体征评分,采用成组t检验。

    2 护理

    2.1 对照组术后按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保持病房环境的优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术前讲解手术的目的、方式及术后注意事项。

    2.2 观察组:首先针对患者疼痛的状况做出评估,在此基础上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案,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护理方式: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应建立在对术后疼痛的正确观察与评估上,从术前指导、心理、环境、正确的体位和制动、药物、功能锻炼等6个方面进行护理。

    2.2.1 疼痛的观察:疼痛患者可有痛苦面容,脸色苍白,血压上升,脉搏加快,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骤停,呼吸浅快等体征。麻醉患者在术后2~6h疼痛最剧烈,而神经阻滞麻醉在术后6~12h最明显,24~72h逐渐减轻,如继续加剧,则必须考虑体内有缝合不全、出血、感染、梗阻等并发症,对患者身体变化的观察不容忽视。

    2.2.2 术前指导:应首先了解患者的基本资料,每个患者的个性、职业、文化修养不同,产生心理反应的原因也不完全一样,应针对性地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然后讲解手术的目的、方式及术后注意事项、术后引流和疼痛的必然性及缓解方法。告知患者术后用药并取得同意。仔细倾听并鼓励患者表达感情,缓解紧张、焦虑、抑郁、恐惧的情绪,认真解答患者的疑问。另外还要做好家属及病友的教育工作,减少恶性刺激,依靠家属的陪伴、支持、关心和保护,减少患者孤独感和恐惧感;请同病房患者现身说法,介绍缓解疼痛的经验,取得患者的信任感,增强患者的意志力和信心。

    2.2.3 术后护理:①护士关心、安慰患者,做好解释工作,相信患者的主诉,熟练操作;家属陪伴并关心、爱护、鼓励患者,理解并配合工作;同伴互相交流感受,共同的经历让患者有安慰感,增强毅力和自信;②保持优雅的环境,舒适整洁的床单位,良好的采光和通风设备,适宜的室内温度和湿度会使患者的心情愉快,消除紧张心理,转移注意力,放松精神,减轻疼痛;③转移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听音乐、想象、回忆开心的往事等;④正确的体位和制动:骨科患者术后患处局部制动是保证手术预后良好和止痛的好方法。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置于外展中立位,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术后应平卧,患肢伸直抬高,膝关节下可垫一薄枕。

    2.2.4 镇痛药物的使用对于患者的疼痛,最直接、有效的控制手段是使用有效的镇痛药物[4]。目前推行应用多元化镇痛方案,多环节作用,提高镇痛特异性,以减少单一药物的副反应、减少吗啡类药物用量,避免麻醉药物的成瘾性。①术前镇痛:超前镇痛:指术前即对伤害性感受加以阻滞而达到术后止痛或减轻疼痛的目的,比疼痛出现后的“止痛”用药量大大减少,术前8h口服;②术中镇痛:切口闭合前局部神经阻滞,0.25%布比卡因+肾上腺素局部注射;③手术后镇痛:区域阻滞及镇痛药物联合应用,术后禁食期过后可口服, bid连服4d。

    2.2.5 功能锻炼: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是预防术后疼痛的重要措施之一,尤其是四肢手术,因手术创伤而致软组织损伤、水肿、出血、筋膜室高压等,均可使四肢高度肿胀,而影响静脉回流和动脉灌注不足,产生肢体憋胀性疼痛。而早期小关节的主动活动,可减轻水肿,既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又可使疼痛减轻。

    3 结果

    2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2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比较(x±s)

    注:与治疗前比p<0.05, p<0.01;与对照组比p<0.05, p<0.01。

    4 讨论

    4.1 创伤及手术是疼痛发生的主要外在原因[5],疼痛多发生于术后麻醉消除的早期,一般是术后1~3d,此后疼痛程度逐日递减,此期对患者疼痛进行评估,并做出相对应的处理。患者术后正确的应用止痛药,保持正确的体位、合理的翻身、牵引及外固定,松紧合适的石膏固定等均可减轻疼痛。病房环境的嘈杂、患者之间的互相干扰、床铺不舒服等导致患者睡眠不足、情绪低落可降低痛阈,加剧疼痛。

    4.2 不同年龄、社会文化背景、个人经历对疼痛刺激的耐受性有明显的个体差异[6]。一般来说,年长者较年幼者耐受疼痛,体力劳动者较脑力劳动者耐受力高,男性疼痛程度高于女性,性格内向者对疼痛的主诉较少,性格外向者同等程度的疼痛反映更强烈,主诉更多。另外心理因素对疼痛的影响是导致疼痛主诉的一个重要原因,神经质、焦虑、其他人的暗示和患者本身的注意力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063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