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综合版》 > 2011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2140256
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1日 孙大志 张进
第1页

    参见附件(2051KB,2页)。

     【中图分类号】R714.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448-01

    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10年3月应用1.14%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同时与未用任何镇痛措施的初产妇进行比较,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90例年龄27-33岁,ASAI~Ⅱ级,无自然分娩禁忌证和麻醉禁忌证的足月初产妇。单胎头位,无胎儿异常,经检查估计能从阴道自然分娩者。随机分为镇痛组45例,自然分娩组45例。两组在年龄、体重、身高、精神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麻醉、监测及配药方法: 镇痛组产妇宫颈开口至3cm时,行硬膜外( L3~4)穿刺置管,注入1%利多卡因3ml试验剂量,5min后以10%甲磺酸罗哌卡因80mg+芬太尼 0.05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70ml配制成镇痛液,首剂量5ml,持续量0.5ml/h,每次PCA5ml,锁定时间为15min,宫口开全时停药。对照组45例未采用任何镇痛措施。在分娩全程,必须密切观察产程、宫缩强度、胎心音,监测产妇的血压、脉搏、呼吸、 Spo2(血氧饱和度),尤其是要及时纠正低血压和处理胎儿窘迫。

    2 结果

    两组VAS评分镇痛组对照组相比注药前无统计学差异,注药后15min、第二产程及第三产程与(P<0.05),见表1。新生儿评分、缩宫素使用率及出血量,见表2。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min Apgar评分:镇痛组(8.7±0.7)分,对照组(8.3±0.54 )分;出生后5min两组均为10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VAS评分与产程比较表(x±s)

    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

    表2 新生儿评分、缩宫素使用率及出血量(x±s)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罗哌卡因对感觉纤维之阻滞优于运动纤维,能产生明显的运动阻滞和感觉阻滞分离现象[1]。低浓度局麻药配伍镇痛药合用可缩短起效时间,加强镇痛作用,减少药物的用量,更适合分娩镇痛[2~3]。对于分娩镇痛方法的选择,需满足对母婴影响小、易于给药、起效快、作用可靠、满足整个产程的需要、不影响宫缩和产妇运动、必要时可满足手术的需要。我们用1.14%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0.715%芬太尼用微量泵以负荷量+PCA量模式持续硬膜外给药进行分娩镇痛,既满足了个体差异的不同需求,在设定的剂量范围内实现了按需用药,减轻了麻醉科医师的工作负担,又提高了产妇满意程度,收到满意的效果,与国外报道相似[4~5]。此法不延长产程、新生儿抑制轻、Apgar评分高,镇痛后尿潴留发生率、剖宫产率、分娩出血量与对照组比未见增高。但镇痛期间部分产妇有宫缩频率减慢、强度减弱,故缩宫素用量较对照组偏高,是否与镇痛药量相对多有关尚需进一步观察并调整用量,以达到最佳。综上所述,低浓度罗哌卡因加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确切,有较好的感觉运动阻滞分离,不影响产程及新生儿,毒副作用小,产妇满意度高,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分娩镇痛方法。

    参考文献

    [1] 黄宇光,罗爱伦.21世纪医师丛书.麻醉科分册[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0:11

    [2] 范永利,越砚丽,高瑞珍,等.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产妇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可行性[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4,21(11):659-662

    [3] Zaric D,Nydahl DA, Philipson L,eta1.The effect ofcontinuous lumbar epidural infusionof ropivacaine (0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51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