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综合版》 > 2011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2140187
针灸配合激光治疗早期面神经麻痹136例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1日 张兰英 李艳玲 王军
第1页

    参见附件(1755KB,2页)。

     【摘要】探讨激光治疗与针刺手法治疗早期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法病情辨别病情虚实。根据病情针刺……配合激光治疗选穴进行治疗。结果:激光配合针刺治疗早期面神经麻痹136例,治疗效果好,治愈率高,复发率低。

    【关键词】早期面神经麻痹;激光治疗与针灸手法治疗

    【中图分类号】R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503-01

    【Abstract】To evaluate the treatment efficiency of Laser combining acupuncture therapy method for early facial paralysis .Methods :Using TCM differential treatment methods to diagnose and locate the points of acupuncture ,then give 136 patients Laser combining acupuncture treatment .Results :It is efficient for facial paralysis that laser and acupuncture therapy, cure rate is high ,relapse rate is low.

    【Key words】early facial paralysis; Laser combining acupuncture therapy

    自1993年以来,笔者应用激光配合电针综合治疗面神经麻痹,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茎乳孔内面神经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急性面神经麻痹(周围性面瘫),排除中枢性、感染性和肿瘤等所致面瘫,发病时神智正常,主要表现:①起病突然;②额纹消失或变浅,眼睑闭合不全,患侧眼裂变大,流泪,不能皱眉、蹙额露齿、鼓颊动作;③患侧鼻唇沟变浅或平坦,口角向健侧歪斜,口唇闭合不全,饮水时常由患侧流出;④根据损害部位不同又分损害在膝状神经处,可有乳突部疼痛,外耳道与耳廓部位感觉障碍或疱疹;损害在膝状神经节以上,有流泪,唾液减少,患侧舌前2/3部位,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状,或继发于病毒性感冒者。

    1.2 一般资料:136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性72例,女性64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4岁,平均38.2岁。病程最短一天,最长2个月,平均10天。

    2 治疗方法

    2.1 针灸治疗:首先正确诊断病情和辨别虚实,根据病情决定配穴。主要穴位:颊车、太阳、合谷、牵正。地仓透迎香,瞳子……,鼻唇沟平坦配合……,鼻中沟歪斜配合水沟,颌唇沟歪斜配合承浆,目不能闭合配合阳白,面颊板滞配合四白、巨……。针刺得气后连接电针治疗仪,调至断续波,留针30分钟,并用红外线灯照射患侧。每日一次,10天为一疗程。

    2.2 半导体激光治疗疗法:波长810nm,终端激光输出功率0.500mv,连续可调,光束直径5mm,患侧面部选穴:阳白、颊车、下关、地仓、翳风、合谷。每穴照射3min,功率输出300mw,激光照射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2.3 疗效标准:①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面部表情肌恢复正常,恢复活动自如,随诊半年不复发。②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面肌基本恢复正常,口角上略有歪斜。③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恢复,面肌仅有轻度恢复。④无效:经两个疗程的治疗,症状不见好转,面肌不见恢复。

    3 治疗结果

    见表1。

    表1

    3.1 治愈:具体表现为: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面部表情肌恢复正常,共89例。

    3.2 显效:具体表现为:临床症状基本消失,面肌基本恢复正常,略有面部……,共36例。

    3.3 好转:具体表现为:面部外观正常,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但仍留轻微面肌功能障碍,共10例。

    3.4 无效:具体表现为:症状已明显好转,共1例。总有效率99.2%。

    3.5 典型病例:张某,女,53岁,2003年10月12日就诊,口角歪斜,该患于昨夜开窗睡觉,晨起突然发现右侧额纹消失,闭目露睛,鼻唇沟消失,口角歪斜,右侧耳后疼痛,经过5天针灸配合激光治疗,临床痊愈,随诊半年未见复发。

    4 体会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本虚表实、正气不足、络脉空虚、风邪挟痰乘虚入中阳明脉络,致使气血痹阻、筋脉失养、筋肌纵缓不收,其形成以虚、风、痰、淤为主要病理基础,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顾取地仓透颊车、合谷,以活血化瘀通络;取少阳经风池、翳风以祛风除寒化痰;同时配合红外线照射,具有温通散寒,调节局部气血的作用。而西医学认为本病可能为病毒感染,寒冷刺激和自主神经不稳致神经营养血管收缩缺血,引起面神经肿胀受压,脱髓鞘以及轴突变性等改变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755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