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烧伤患者心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参见附件(12kb)。
(山东省青岛公安消防医院 山东 青岛266031)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重度烧伤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的影响效果。方法: 对142名重度以上烧伤病人按住院顺序隔一例选取一例,共选取71例为实验组,另71例为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心理干预,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焦虑与抑郁的发生人数差异;同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与抑郁的心理状态。结果: 入院时两组患者焦虑与抑郁的发生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195,p>0.05,x2△1.06, p>0.05)。对实验组进行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与抑郁发生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 47.93,p<0.01, x2△5.57, p<0.05);实验组干预前后焦虑与抑郁得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14.86,p<0.01;t△19.37,p<0.01);对照组治疗后期焦虑与抑郁得分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度烧伤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使焦虑与抑郁的发生人数明显降低,同时能有效缓解患者焦虑与抑郁的心理状态。
【关键词】重度烧伤;心理干预;焦虑;抑郁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137-01
烧伤是一种意外事故,患者毫无思想准备,瞬间的意外改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形态,特别是重度烧伤患者,由于严重受伤导致躯体痛苦,精神紧张,常存在焦虑、恐惧的心理。作为烧伤科的医生,在治疗患者躯体疾病的同时,还要及时关注患者的心理创伤,才能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需要,在注重提高医疗技术与服务的同时,强调关心病人,关注病人的心理健康,使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敢于面对生活的勇气。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来自我科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住院重度烧伤患者142例,年龄18~50岁,平均42±5.4岁。入选标准: 烧伤面积在31%TBSA~72%TBSA之间,按照现在国内平时通用的1970年全国烧伤会议拟定的分类标准[1],均符合重度以上烧伤。排除标准:不愿入选者;既往有其它重大器质性病变者。按入院顺序间隔一例选取一例,共选取71例患者为实验组,剩余的71例为对照组。所选病例男性37例,女性34例,对照组男性39例,女性32例。
1.2 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在患者入院后情绪稳定时(一般入院后三天左右)由经治医师指导患者填表,其中有7名患者手部烧伤,由经治医师按照患者的表述代其填写,表格当场收回。在治疗后期(烧伤创面基本愈合时)再次填表,当场收回。
1.3 心理干预措施
1.3.1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医师关心体贴患者遭受的不幸,对其进行心理安慰,取得患者的信任。
1.3.2 加强沟通:仔细倾听患者的表述,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利用医学专业知识给患者解答疑惑,使其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3.3 发现问题,及时疏导:请同一名心理咨询师,对该实验组每名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后及时制定干预方案,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患者使用松弛疗法与催眠疗法,减轻患者的压力与疼痛。还经常对患者进行集体疗法,为同病相连的病人创造一个自由交流与倾诉的平台。
1.3.4 家庭干预:做好患者家属及单位的工作,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怀和温暖,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家庭成员精心的照顾与帮助可减轻患者的恐惧与紧张心理。
1.3.5 提高对生活的信念:鼓励患者面对现实,正确对待伤残,认识自身存在的价值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树立坚强的意志。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结果用(x±S)表示,心理干预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自身焦虑与抑郁得分差异比较用t检验,实验组与对照组焦虑与抑郁人数比较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入院时实验组与对照组焦虑与抑郁的发生人数(例)比较
实验组患者中焦虑53例,抑郁25例,同时存在焦虑的患者18例;对照组患者中焦虑57例,抑郁31例,同时存在焦虑的患者2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山东省青岛公安消防医院 山东 青岛266031)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重度烧伤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的影响效果。方法: 对142名重度以上烧伤病人按住院顺序隔一例选取一例,共选取71例为实验组,另71例为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心理干预,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焦虑与抑郁的发生人数差异;同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与抑郁的心理状态。结果: 入院时两组患者焦虑与抑郁的发生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195,p>0.05,x2△1.06, p>0.05)。对实验组进行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与抑郁发生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 47.93,p<0.01, x2△5.57, p<0.05);实验组干预前后焦虑与抑郁得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14.86,p<0.01;t△19.37,p<0.01);对照组治疗后期焦虑与抑郁得分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度烧伤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使焦虑与抑郁的发生人数明显降低,同时能有效缓解患者焦虑与抑郁的心理状态。
【关键词】重度烧伤;心理干预;焦虑;抑郁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137-01
烧伤是一种意外事故,患者毫无思想准备,瞬间的意外改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形态,特别是重度烧伤患者,由于严重受伤导致躯体痛苦,精神紧张,常存在焦虑、恐惧的心理。作为烧伤科的医生,在治疗患者躯体疾病的同时,还要及时关注患者的心理创伤,才能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需要,在注重提高医疗技术与服务的同时,强调关心病人,关注病人的心理健康,使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敢于面对生活的勇气。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来自我科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住院重度烧伤患者142例,年龄18~50岁,平均42±5.4岁。入选标准: 烧伤面积在31%TBSA~72%TBSA之间,按照现在国内平时通用的1970年全国烧伤会议拟定的分类标准[1],均符合重度以上烧伤。排除标准:不愿入选者;既往有其它重大器质性病变者。按入院顺序间隔一例选取一例,共选取71例患者为实验组,剩余的71例为对照组。所选病例男性37例,女性34例,对照组男性39例,女性32例。
1.2 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在患者入院后情绪稳定时(一般入院后三天左右)由经治医师指导患者填表,其中有7名患者手部烧伤,由经治医师按照患者的表述代其填写,表格当场收回。在治疗后期(烧伤创面基本愈合时)再次填表,当场收回。
1.3 心理干预措施
1.3.1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医师关心体贴患者遭受的不幸,对其进行心理安慰,取得患者的信任。
1.3.2 加强沟通:仔细倾听患者的表述,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利用医学专业知识给患者解答疑惑,使其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3.3 发现问题,及时疏导:请同一名心理咨询师,对该实验组每名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后及时制定干预方案,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患者使用松弛疗法与催眠疗法,减轻患者的压力与疼痛。还经常对患者进行集体疗法,为同病相连的病人创造一个自由交流与倾诉的平台。
1.3.4 家庭干预:做好患者家属及单位的工作,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怀和温暖,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家庭成员精心的照顾与帮助可减轻患者的恐惧与紧张心理。
1.3.5 提高对生活的信念:鼓励患者面对现实,正确对待伤残,认识自身存在的价值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树立坚强的意志。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结果用(x±S)表示,心理干预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自身焦虑与抑郁得分差异比较用t检验,实验组与对照组焦虑与抑郁人数比较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入院时实验组与对照组焦虑与抑郁的发生人数(例)比较
实验组患者中焦虑53例,抑郁25例,同时存在焦虑的患者18例;对照组患者中焦虑57例,抑郁31例,同时存在焦虑的患者2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