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综合版》 > 2011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2169557
排气操对胆囊切除术后肠蠕动影响的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1日 王亚春
第1页

    参见附件(2873KB,2页)。

     【摘要】目的 探讨排气操对胆囊切除术后病人肠蠕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50例胆囊切除手术病人按照手术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实验组术后除按常规措施进行处理外,于术后6h开始进行排气操锻炼,对照组按常规措施进行处理,比较两组病人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结果两组病人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排气操能够有效促进胆囊切除术后肠蠕动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排气操;胆囊切除;肠蠕动

    【中图分类号】R47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135-02

    胆囊切除术是胆道外科最常用手术,是根治胆囊疾患的一种有效方法。缩短术后排气时间,尽早恢复饮食,是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病人康复的重要环节。为了促进病人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和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于2006年10月~2009年3月武清区人民医院普外科部分胆囊切除病人术后治疗中早期使用“排气操”,其对肛门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有较明显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08年10月~2009年3月武清区人民医院外科行胆囊切除术病人50例(排除心肺及胃肠道功能不全的病人),按照手术先后时间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两组病人依从性良好,性别、年龄无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表1,而且术后全部患者均采取基本相同的液体治疗方案、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并采用外周浅静脉供给全肠外营养支持(total parenteralnutrition TPN)及抗生素。

    表1 两组病人基本情况比较

    1.2 实验方法:实验组病人除给予术后常规护理,在护士的帮助下按“排气操”于术后6h开始进行锻炼,对照组病人则只按术后常规方法进行护理。

    常规措施:实验组与对照组病人均采用。具体方法:术后第2天主动活动四肢.每2h活动1次,每次5min,每2h协助翻身1次;术后第3天扶助病人坐起,每2h自行翻身1次;术后第4天扶助病人下床活动。

    排气操:实验组在护士的帮助下,于术后6h后开始按自设早期功能锻炼计划分阶段进行锻炼。

    第1阶段(术后6~24h):①上肢运动:病人从手指一肘关节一肩关节分别作屈、伸动作,每天2次,每次做10遍。②下肢运动:病人足尖、踝关节内旋、外转;双腿膝关节屈伸,左右摆动:每天2~3次,每次5~10min。

    第2阶段(术后24~72h):①上肢运动:病人做上肢屈、展、上举、握、拉运动,如用手摸前额、枕后,每天做2~3次,每次做10~20遍。②下肢运动:病人平卧,双腿抬起做蹬车动作:以肩部、双肩关节支撑身体,使髋关节抬离床面、再放下,每天2~3次,每次10min。

    第3阶段(术后72h~):在第2阶段的基础上逐渐增加病人的运动强度,以病人能够站立完成各项运动,并逐步提高步行的速度和距离为主要目标。

    1.3 观察方法

    1.3.1 肛门排气时间观察方法:让病人了解排气的概念,以病人第一次自觉肛门排气或家属陪护证实病人有排气即为排气时间。

    1.3.2 排便时间观察方法:为手术后的第1次排便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方法:应用SPSS 13.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包。两组病人肛门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均采用x±s表示,其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a0.01。

    2 结果

    两组病人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见表2。表2结果显示,实验组较对照组术后病人明显缩短了肛门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

    3 讨论

    3.1 腹部手术后一般1~2d为肠麻痹期;2~3d为不规则肠蠕动期:3~4d恢复正常蠕动[1]。由于术后胃肠道处于暂时性麻痹状态,肠蠕动减弱或消失,则会引起腹胀。重度腹胀不仅使病人极度不适,而且膈肌上升和运动受限引起呼吸困难,下腔静脉回流受阻;同时腹胀不利肠道吻合口和腹壁切口的愈合。故早期促进病人排气是腹部手术病人顺利度过术后恢复期的关键,同时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有资料报道,腹部外科手术后约90%有粘连,40%以上引起粘连性肠梗阻[1]。排气操是按人体的解剖位置编排的,操作方法简单。完成整套操大约需要10分钟。从实验观察结果及对实验组病人的调查反馈,排气操可以明显缩短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实用可行。

    表2 两组病人肛门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比较(X±s)

    3.2 术后病人营养的吸收、体质的恢复,主要依靠饮食的调养。临床上,一般认为在术后排气之后才能逐渐进食营养丰富、全面的普食,所以,术后排气是直接关系到患者身体恢复的关键之一,通常,术后排气推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手术刺激。在手术过程中,由于肠管暴露、手术操作的直接刺激、肠系膜的损伤、腹腔内炎症的刺激和低血钾等均可抑制胃肠道功能,使术后肠蠕动减弱。②由于麻醉药的影响,使肠蠕动减弱。③手术创伤,使肠道正常蠕动受到抑制。④由于疼痛,使病人较长时间卧床休息,活动量减少。如何促进尽早排气,减少患者术后腹胀,使肌体功能恢复,是体现护理优势的—个需要解决的问题[2]。术后卧位使血容量减少,导致肠道水吸收增强,大便干结,排便困难。术后饮食数量过少,也可导致粪团在结肠停留时间过长,水分吸收过多,引起干结,从而延长排便时间。排气操正是通过有规律的早期床上锻炼,促进肠功 能恢复,提早排气、排便时间,从而使病人早进普食,以及时补充营养,补充能量消耗,维持生理需要,避免病人营养得不到及时补充,导致下床活动时晕厥,同时也缩短了首次下床时间以及出院时间。

    3.3 手术由于麻醉作用,术中脏器受刺激和疾病本身的炎症,常引起反射性肠道平滑肌和血管痉挛,而结扎组织血管,可减少局部流血、出血,抑制肠蠕动,造成腹部术后患者不同程度的肠麻痹[1]。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通畅呼吸道,促进肠蠕动,预防腹胀;促进血液循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预防精神抑郁,缩短手术恢复期;尽快恢复日常活动。腹部手术后由于急性炎症、渗出、水肿及腹腔组织创伤等诸多因素,术后腹胀、肠麻痹时间长,在此期间,炎性物质在局部聚集,充血腹腔内有大量纤维素产生,成纤维细胞增生,肠壁间组织增生,使静止肠袢易发生粘连。通过排气操因使体位变化可引起肠道反射而促进肠集团式蠕动,加快肠内容物排出[3],促进患者肠蠕动早期恢复,减少了肠袢纤维素粘着,减轻了由于手术而引起的肠粘连。

    3.4 排气操强调自我护理及调动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个人应对其健康有关的自我护理负责,而护理是帮助病人提高自我护理能力。个人自护能力高,其健康水平和生活自我满足感就高,护士应指导病人如何在有伤口的情况下自主、正确地进行锻炼且变换体位,如何减轻术后腹痛及腹部不适,并与护士共同参与到自我护理的活动中去。其原则是不要强迫病人接受附加东西,而是满足病人需要,尊重其能力和决策,努力提高其行为能力,变被动护理为主动护理。在病人不能提供自理需要时,护士应确定病人的活动并参与病人的活动。在实践过程中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87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