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期辩证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59例
【中图分类号】R277.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332-01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一侧面部表情及运动机能障碍,任何年龄均可发生,男性略多,常为单侧,很少双侧,通常急性起病,常于清晨洗脸、漱口时发现口角歪斜或被人发现,病初可有耳后疼痛,症状于数小时或1~2天达高峰。作者认为本病针刺治疗效果较好。下面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59例患者中男性41例,女性18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75岁;25~40岁占47例。上述病例均符合《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1]中“面神经炎”的诊断标准。病程最短3天,最长3月。
2 方法
2.1 治疗取穴:采用患侧局部取穴与循经辩证取穴相结合。主穴:牵正、地仓、颊车、下关、迎香、攒竹、翳风、太阳、承浆、合谷(健侧)、太冲(双侧)、申脉(双侧)、照海(双侧)。辩证取穴:风(热)邪中络:曲池(双侧)、外关(双侧):风寒中络:风池、曲池(双侧)、颊车、翳风;风湿(痰)阻络:丰隆(双侧)、足三里(双侧);气滞血瘀:水沟、承浆、三阳络(双侧)、太冲(双侧);脾虚血亏:血海(双侧)、足三里(双侧)、或灸百会、足三里(双侧)、膈俞(双侧)、脾俞(双侧)。
2.2 方法与操作:患者平卧,暴露患部和上下肢,皮肤常规消毒,选用直径为0.28~0.30mm,长度为25~40mm的针刺针,每次选4~6穴,平补平泻,得气即止,留针30分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2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