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综合版》 > 2011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2169286
山莨菪碱减轻药物对外周静脉刺激的效果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1日 张亚力
第1页

    参见附件(1205KB,1页)。

     【摘要】目的:探讨局部外用山莨菪碱减轻药物对外周静脉刺激的效果。方法:采用自身配对设计。对50名使用氨基酸、甘露醇、奎诺酮类强刺激性药物的患者,在外敷山莨菪碱之前(第一天静脉给药者)与外敷山莨菪碱之后(第二天静脉给药者),进行疼痛情况和疼痛程度自身比较。结果:经统计学处理(X2检验,P<0.01),外敷山莨菪碱前后,患者疼痛情况和程度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局部外敷山莨菪碱可以减轻药物对外周静脉的刺激。

    【关键词】山莨菪碱;药物;外周静脉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362-01

    目前,外周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给药方法之一,而用药过程中,很多药物,如氨基酸、甘露醇、奎诺酮类等均可引起局部刺激症状和(或)无菌性静脉炎等,致穿刺局部或沿静脉走向的红、肿、疼痛,久之可致静脉变硬,甚至阻塞不通,给治疗带来极大不便。为了减轻患者痛苦,静脉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时,局部外敷山莨菪碱,并与传统输入进行效果比较。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9年6月—2009年11月,我科收治静脉输入氨基酸、或奎诺酮类、或甘露醇药物的患者50 例,其中肝炎患者44例,腮腺炎患者6例。男39例,女11例。年龄12岁—58岁。采用自身配对设计。对每一例患者,在外敷山莨菪碱之前(第一天静脉给药者)与外敷山莨菪碱之后(第二天静脉给药者),进行疼痛情况和疼痛程度自身比较。按要求,氨基酸和奎诺酮类30滴/分,甘露醇250ml/30分,均用输液泵控制。

    1.2 方法: 由同一操作者,选择较粗、直、弹性较好的血管,连续两天在同一侧肢体(尽量在近邻位置)用7号头皮针进行穿刺。①第一天静脉给药者,用传统的方法常规静脉穿刺,并保持液路通畅;②第二天静脉给药者,传统静脉穿刺成功后,将浸湿山莨菪碱的纱布(5×7cm)沿血管走向,敷于穿刺部位前方,用塑料薄膜覆盖并固定,至输液完毕(输液过程保持纱布湿润)。

    1.3 判断方法L 随时巡视观察及询问:①穿刺局部无红、肿及胀痛,为轻度刺激(-);②穿刺局部有微红、轻微疼痛,但能忍受,为中度刺激(+);③穿刺局部及沿静脉走向有明显红、痛,难以忍受,情绪有波动,要求更换穿刺部位及液体,为重度刺激(++)。

    1.4 统计方法: 数据由统计软件Excel处理。对资料用四格表进行X2检验。

    2 结果

    3 讨论

    氨基酸、奎诺酮、甘露醇类药物是治疗肝炎、抗感染和降颅压的常用药,但对血管刺激性强,可致静脉严重损伤。①甘露醇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直接有害的影响,可以激活炎症介质和丝分裂素—活化蛋白激酶,直接引发血管内皮细胞凋亡[1]。②甘露醇、氨基酸(尤其18A-Ⅱ)、奎诺酮类药物浓度高,渗透压高。一般认为血浆渗透压的增高是导致静脉炎的主要原因之一。当输入高渗液体时,血浆渗透压升高,致使组织渗透压随之升高,血管内皮细胞脱水,进而局部血小板聚集,并释放前列腺素E1、E2,使静脉壁通透性增加,白细胞浸润并产生炎症改变,使静脉收缩变硬[2]

    从表1、表2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外敷山莨菪碱前后疼痛情况和疼痛程度都有显著差异。①山莨菪碱可能有助于减轻炎症介质IL-6及TNF-α等细胞因子mRNA的过量表达﹑产生及其介质的急性炎症反应,从而减轻其诱导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凋亡[3]。②山莨菪碱能对抗微血管痉挛,抑制粒细胞和血小板聚集,提高了细胞免疫功能及外周血中补体的含量,增强了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作用,达到了增强自身抵抗力,控制炎症的目的。③血栓素A2具有强烈缩血管及引起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山莨菪碱则能抑制血栓素A2的合成,从而起到缓解血管收缩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达到改善微循环的目的[1]。④山莨菪碱能阻断已酰胆碱、组织胺、儿茶酚胺等活性物质的受体,进而解除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的痉挛,达到了改善微循环,减轻药物对血管刺激的目的。

    表1 疼痛情况比较

    疼痛情况比较,X219.86>6.63,P<0.01。

    表2 疼痛程度比较

    疼痛程度比较,X27.11>6.63,P<0.01。

    山莨菪碱起效快、价格低、副作用小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05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