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例新生儿术中护理问题分析与体会
【摘要】目的:总结100例新生儿手术术中护理体会,并对术中的护理问题进行分析。方法:对2008—2010年我院100例新生儿手术的术中护理工作进行总结。结果:100例患儿均成功完成手术,无护理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根据新生儿的特点,按照整体护理的实施原则对患儿实施全面、系统、有针对性的护理配合,是提高患儿愈后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新生儿;术中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435-01
新生儿由于在解剖、生理上的特殊性,在手术护理上有其特殊性,要采取相应方法,保障患儿安全度过手术期[1]。需要手术治疗的新生儿,常伴有呼吸循环障碍或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营养不良、脱水及其他并发症。因此,对护理工作的要求就更为严格。本文通过对我院2008—2010年100例新生儿手术的术中护理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 百拇医药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儿100 例。男性63例,女性37例。出生日龄1—28天,体重1.9—4.8kg。腹部手术87例,胸部手术12例,颈部手术1例。其中36例患儿伴有严重的营养不良、贫血、解质紊乱等情况;7例合并两种以上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最长5.5h,最短0.75h[2]。
2 护理问题及分析、体会
2.1 环境温度的保持,防止患儿体温下降。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 皮肤薄, 血管丰富, 易于散热, 加上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极易发生体温下降,新生儿缺乏寒颤反应,当肌体暴露于寒冷环境中时, 可导致生理性应激反应, 持续的寒冷应激反应可引起低血氧症和酸中毒[3]。
手术室室温应保持在26 ℃~32 ℃,并在所有处置和手术期间维持在此范围,可用传统方法维持体温,如加热毯、空调、遮盖肢体、吸入气体加温及手术期采用贴膜等。另外,术中减少冷液体的冲洗,尽量选用温热的冲洗液及避免敷料的过度潮湿也是减少低体温和硬肿发生的有效方法。
, 百拇医药
2.2 循环通路的建立。新生儿静脉细、短,且手术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脱水、营养不良、血管充盈程度不理想,手术过程中有一定失血。因此静脉的选择和固定必须稳妥,一般采用24 号“Y”型尼龙静脉置管针。手术过程中认真计数血纱布和输液输血的速度和输入量,以免引起肺水肿和心衰。
2.3 体位的摆放和固定。新生儿胸腔较小,呼吸肌薄弱,呼吸主要依靠膈肌运动来完成,所以腹式呼吸较为明显。加上胃呈横位,贲门括约肌不发达,术中易将胃内残余物及胃液返流。
体位摆放要求尽量减少对呼吸循环功能影响,又要利于手术操作。术中采取截石位时,消毒完皮肤后,用无菌治疗巾完全包裹小腿及脚,然后,用无菌绷带螺旋式缠绕固定,注意绷带松紧适宜,注意固定时下肢不能外展、牵拉、压迫,以免造成血管神经及其他功能损伤;侧卧位时,用不同厚薄的海绵垫置于患儿背部一侧,使患儿仰卧成30°或45°,此时应将患儿稍偏一侧的头部置于小棉圈上,使耳廓悬空,防止耳廓受压,双小腿间垫一小海绵垫,患侧上肢用小治疗巾包绕,用宽绷带托起固定于头架上,以免影响患儿正常的呼吸、循环。其他体位均要注意对各关节的保护和减低对呼吸循环的影响。
, http://www.100md.com
2.4 皮肤护理:新生儿皮肤角质层薄,易擦伤、糜烂而导致感染,手术中的冲洗液、尿液浸泡皮肤可引起损伤,另外由于新生儿体表面积小,使用电灼时,也可灼伤皮肤,新生儿皮肤娇嫩,手术结束伤口尽量不用胶布粘贴,可用腹带或伤口敷料粘贴[4]。由于新生儿皮肤的特殊性,在手术中应密切关注皮肤护理,防止出现褥疮等皮肤问题。
2.5 对术中突发情况的处理和配合。新生儿术中突发情况较多, 巡回护士应将各种抢救的物品和药品,包括可能使用的手术器械准备到位,积极与外科医生和麻醉医生配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抢救患儿的生命。
3 结论
通过100例新生儿手术的术中护理工作的总结,认识到新生儿由于其独特的生理特征给手术中的护理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新生儿手术术中的护理质量,避免意外和减少并发症,首先手术室护士要认真学习了解新生儿的生长发育特征以及各种手术术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在思想上准备充分,技术上过硬,积极主动的进行术中护理工作,才能有效的改善手术新生儿的愈后,减少护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郑桂兰主编. 儿科护理学. 北京:化工工业出版社,1990. 105
[2] 张春玲.新生儿术中护理难点及对策[J].天津护理,2008,16(6):355
[3] 马晓军,毕军英.新生儿手术护理中的难点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5):301—302
[4] 林少芬.新生儿手术的护理配合[J].中国实用医药,2007,2(8):115, 百拇医药(张冀红 于淼)
【关键词】新生儿;术中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435-01
新生儿由于在解剖、生理上的特殊性,在手术护理上有其特殊性,要采取相应方法,保障患儿安全度过手术期[1]。需要手术治疗的新生儿,常伴有呼吸循环障碍或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营养不良、脱水及其他并发症。因此,对护理工作的要求就更为严格。本文通过对我院2008—2010年100例新生儿手术的术中护理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 百拇医药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儿100 例。男性63例,女性37例。出生日龄1—28天,体重1.9—4.8kg。腹部手术87例,胸部手术12例,颈部手术1例。其中36例患儿伴有严重的营养不良、贫血、解质紊乱等情况;7例合并两种以上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最长5.5h,最短0.75h[2]。
2 护理问题及分析、体会
2.1 环境温度的保持,防止患儿体温下降。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 皮肤薄, 血管丰富, 易于散热, 加上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极易发生体温下降,新生儿缺乏寒颤反应,当肌体暴露于寒冷环境中时, 可导致生理性应激反应, 持续的寒冷应激反应可引起低血氧症和酸中毒[3]。
手术室室温应保持在26 ℃~32 ℃,并在所有处置和手术期间维持在此范围,可用传统方法维持体温,如加热毯、空调、遮盖肢体、吸入气体加温及手术期采用贴膜等。另外,术中减少冷液体的冲洗,尽量选用温热的冲洗液及避免敷料的过度潮湿也是减少低体温和硬肿发生的有效方法。
, 百拇医药
2.2 循环通路的建立。新生儿静脉细、短,且手术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脱水、营养不良、血管充盈程度不理想,手术过程中有一定失血。因此静脉的选择和固定必须稳妥,一般采用24 号“Y”型尼龙静脉置管针。手术过程中认真计数血纱布和输液输血的速度和输入量,以免引起肺水肿和心衰。
2.3 体位的摆放和固定。新生儿胸腔较小,呼吸肌薄弱,呼吸主要依靠膈肌运动来完成,所以腹式呼吸较为明显。加上胃呈横位,贲门括约肌不发达,术中易将胃内残余物及胃液返流。
体位摆放要求尽量减少对呼吸循环功能影响,又要利于手术操作。术中采取截石位时,消毒完皮肤后,用无菌治疗巾完全包裹小腿及脚,然后,用无菌绷带螺旋式缠绕固定,注意绷带松紧适宜,注意固定时下肢不能外展、牵拉、压迫,以免造成血管神经及其他功能损伤;侧卧位时,用不同厚薄的海绵垫置于患儿背部一侧,使患儿仰卧成30°或45°,此时应将患儿稍偏一侧的头部置于小棉圈上,使耳廓悬空,防止耳廓受压,双小腿间垫一小海绵垫,患侧上肢用小治疗巾包绕,用宽绷带托起固定于头架上,以免影响患儿正常的呼吸、循环。其他体位均要注意对各关节的保护和减低对呼吸循环的影响。
, http://www.100md.com
2.4 皮肤护理:新生儿皮肤角质层薄,易擦伤、糜烂而导致感染,手术中的冲洗液、尿液浸泡皮肤可引起损伤,另外由于新生儿体表面积小,使用电灼时,也可灼伤皮肤,新生儿皮肤娇嫩,手术结束伤口尽量不用胶布粘贴,可用腹带或伤口敷料粘贴[4]。由于新生儿皮肤的特殊性,在手术中应密切关注皮肤护理,防止出现褥疮等皮肤问题。
2.5 对术中突发情况的处理和配合。新生儿术中突发情况较多, 巡回护士应将各种抢救的物品和药品,包括可能使用的手术器械准备到位,积极与外科医生和麻醉医生配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抢救患儿的生命。
3 结论
通过100例新生儿手术的术中护理工作的总结,认识到新生儿由于其独特的生理特征给手术中的护理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新生儿手术术中的护理质量,避免意外和减少并发症,首先手术室护士要认真学习了解新生儿的生长发育特征以及各种手术术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在思想上准备充分,技术上过硬,积极主动的进行术中护理工作,才能有效的改善手术新生儿的愈后,减少护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郑桂兰主编. 儿科护理学. 北京:化工工业出版社,1990. 105
[2] 张春玲.新生儿术中护理难点及对策[J].天津护理,2008,16(6):355
[3] 马晓军,毕军英.新生儿手术护理中的难点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5):301—302
[4] 林少芬.新生儿手术的护理配合[J].中国实用医药,2007,2(8):115, 百拇医药(张冀红 于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