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心衰24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新生儿心力衰竭可由多种因素所致,病情危重,不及时抢救治疗死亡率高。因此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抢救治疗可减少死亡率。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6月-2010年5月住新生儿心力衰竭24例进行临床分析,显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炎心衰占主要比例,为36%(9例)、肺炎心衰者5例、败血症例、重症围产期窒息并发心衰2例、新生儿透明膜病3例。患住院经限制液体入量、利尿、强心、吸氧等综合治疗后。结果:痊愈10例、好转、10例、死亡2例、自动出院2例。结论:新生儿心力衰竭病情危重、进展快、死亡率高,需早期明确诊及时治疗才能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新生儿;心力衰竭;综合治疗
【中图分类号】R714.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457-01
2007年6月-2010年5月,我院诊断为新生儿心力衰竭24例,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该病临床特点的认识。新生儿心力衰竭是起病急,发展快,病因较多,临床表现不同年长儿,如不及时抢救治疗,常导致死亡,必须早期诊断及治疗,才能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
, 百拇医药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择2007年6月-2010年5月在我院 NICU住院符合诊断标准的新生儿心衰的病例24例进行临床分析。(参考实用新生儿学(3版)第14节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1-2)显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心衰为主要病例9例,肺炎心衰者5例,败血症5例,重症围产期窒息并发心衰2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3例;足月儿16例,早产儿8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7例;小于7天者10例,7-28天者14例。
1.2 临床表现:安静时心率持续大于150-160次/分。小儿烦躁不安或萎靡,面色发灰,呼吸急促(大于60次/分)、青紫、呼吸困难、肝脏进行性增大(肋下大于3cm)、食欲差或食欲减退。胸部X线平片心脏扩大等[3]。
2 结果
痊愈10例(41.6%),好转10例(41.6%),死亡2例(8.3%),自动出院2例(8.3%)。
, 百拇医药
3 方法
对所有心衰患儿给予抗感染、控制输液量或输液速度、鼻饲喂养、供氧、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必要时给镇静剂、利尿(速尿1mg/kg·次)、强心(地高辛30-40ug/Kg,分2-3次给予,维持量8-10ug/kg分),多巴酚丁胺剂量5-10ng/kg·min。急性心衰也可静注西地兰,每次剂量为0.01-0.015mg/kg,必要时间隔2-3小时重复。
预后及住院时间:10例均痊愈出院,10例好转出院,2例家长放弃治疗自动出院,死亡2例。住院时间6-27天,平均住院时间13.16±3.39天。其中住院时间<1周2例。1-2周16例,>2周6例。
4 讨论
新生儿心力衰竭的病因多种多样,不仅见于各种心脏病,其他系统疾病也可影响心脏功能而导致心力衰竭。本文心衰病因分为: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及其它。有文献提示先天性心脏病引起心力衰竭年发生率为0.1%-0.2%。本组病例中,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多见[4]。先天性心脏病中以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三种非青紫型为多见,其他有大血管错位、主动脉狭窄、左心发育不良、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及复杂畸形,此类疾病除复杂畸形手术机会少,预后差,其他心力衰竭在控制后可再找机会手术。尤其近几年来随着医疗技术进步,一周内大血管错位及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可急诊手术而得到挽救生命。在小于7天的新生儿中,先天性心脏病尤其重症类型,如左心发育不良、大血管错位及完全性肺静脉异位[5]。
, 百拇医药
引流及主动脉瓣闭锁等,主要因心血管结构异常导致心脏负荷增加而心衰。因此,在出生1周的新生儿中,发生心衰应首先考虑先天性心脏病可能性。心力衰竭早期诊断及严重程度的评估困难。尽早明确诊断,采取相应措施显得尤其重要。
在大于7天的新生儿心力衰竭患儿中,尤其是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多见(占36%),其临床表现多为气急、多汗、喂养困难及声嘶,可能与肺血流量增加,肺动脉高压使肺顺应性下降导致呼吸困难,同时低氧血症刺激呼吸中枢而发生呼吸困难[6]。此类病人治疗中,限制液体入量尤其重要,并且鼻饲喂养减少吮吸及抬高体位,从而减轻心脏负担,镇静减轻氧耗,并予抗感染及强心利尿。以往认为强心剂最主要,随着近年来不断总结,认为利尿剂为首推,如速尿,其作用原理抑制钠离子与氯离子的重吸收,减轻肺水肿,降低全身血容量及回心血量,从而减少前负荷。而强心剂也起到一定作用,如地高辛,多巴酚丁胺等。地高辛加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心搏量增加,心室舒张末期压力下降,尿量增加,改善心排出量及静脉淤血。如果症状严重可用静脉制剂,饱和量按30-40ug/kg。首剂为总饱和量的1/2,余量2-3次均匀静脉注射,以后则可用地高辛口服8-10ug/kg.d维持。使患儿心衰症状缓解。如顽固性心衰可加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抑制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活性,使血管紧张素II生成减少,小动脉扩张,体循环阻力下降,后负荷减低。心功能得到改善。临床上常用巯甲丙脯酸(0.5mg/kg)效果交好[7-8]。
, 百拇医药
动脉导管未闭病人中,足月儿与早产儿的治疗有着根本的区别。足月儿的大型动脉导管未闭,通常内科保守治疗难以控制,需手术治疗。[9]而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在出生3天后出现气促,心动过速,心前区闻及杂音,心动超声确诊,予消炎痛治疗,70%患儿治愈,心衰缓解。如果高胆红素血症及出血症不能予消炎痛治疗。所以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患儿,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治疗,预后较好。
败血症与肺炎在 本文所占比例分别20.8%。肺炎及败血症是一个全身性疾病,可以损害全身脏器,也可以导致心功能衰竭。临床上遇到重症肺炎及败血症。[10]需密切注意心功能损伤程度,如出现症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可以缓解症状,救治患儿。
通过我院24例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新生儿心衰应早期出现、及时合理的治疗,从而提高抢救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 百拇医药
[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主编.《实用新生儿学》.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年.618-625页
[2] 张乾中,杜军保,马沛然等.《小儿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年,17期;577-598页
[3] 柳国盛.《新生儿心力衰竭的诊断治疗进展》.《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年,18期;4-9页
[4] 刘勇,李松.《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临床特点探讨》.《中华医学杂志》,2000年,24期;257-258页
[5] GUO,Xiao-Ling,张晓敏,LAI Chun-hua,等.《婴儿不同病因所致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8年,15期,21页
[6] 张晓敏,陈宇明,赖春华等.《新生儿心力衰竭诊治分析》.《小儿急救医学》,2005年,12期,3页
[7] 吴晓红.《淄博地区新生儿心力衰竭43例临床分析》.《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7年15期,9页
[8] 秦丽,杜洪蓉.《112例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急救治疗》.《中原医刊》,2004年,31期,24页
[9] 许赤,王小春.《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临床分析》.《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年,18期,6页
[10] 游贤惠,王大为.《儿童心力衰竭的预后及影响因素》.《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0年,15期,5页, 百拇医药(旷甫铭)
【关键词】新生儿;心力衰竭;综合治疗
【中图分类号】R714.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457-01
2007年6月-2010年5月,我院诊断为新生儿心力衰竭24例,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该病临床特点的认识。新生儿心力衰竭是起病急,发展快,病因较多,临床表现不同年长儿,如不及时抢救治疗,常导致死亡,必须早期诊断及治疗,才能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
, 百拇医药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择2007年6月-2010年5月在我院 NICU住院符合诊断标准的新生儿心衰的病例24例进行临床分析。(参考实用新生儿学(3版)第14节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1-2)显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心衰为主要病例9例,肺炎心衰者5例,败血症5例,重症围产期窒息并发心衰2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3例;足月儿16例,早产儿8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7例;小于7天者10例,7-28天者14例。
1.2 临床表现:安静时心率持续大于150-160次/分。小儿烦躁不安或萎靡,面色发灰,呼吸急促(大于60次/分)、青紫、呼吸困难、肝脏进行性增大(肋下大于3cm)、食欲差或食欲减退。胸部X线平片心脏扩大等[3]。
2 结果
痊愈10例(41.6%),好转10例(41.6%),死亡2例(8.3%),自动出院2例(8.3%)。
, 百拇医药
3 方法
对所有心衰患儿给予抗感染、控制输液量或输液速度、鼻饲喂养、供氧、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必要时给镇静剂、利尿(速尿1mg/kg·次)、强心(地高辛30-40ug/Kg,分2-3次给予,维持量8-10ug/kg分),多巴酚丁胺剂量5-10ng/kg·min。急性心衰也可静注西地兰,每次剂量为0.01-0.015mg/kg,必要时间隔2-3小时重复。
预后及住院时间:10例均痊愈出院,10例好转出院,2例家长放弃治疗自动出院,死亡2例。住院时间6-27天,平均住院时间13.16±3.39天。其中住院时间<1周2例。1-2周16例,>2周6例。
4 讨论
新生儿心力衰竭的病因多种多样,不仅见于各种心脏病,其他系统疾病也可影响心脏功能而导致心力衰竭。本文心衰病因分为: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及其它。有文献提示先天性心脏病引起心力衰竭年发生率为0.1%-0.2%。本组病例中,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多见[4]。先天性心脏病中以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三种非青紫型为多见,其他有大血管错位、主动脉狭窄、左心发育不良、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及复杂畸形,此类疾病除复杂畸形手术机会少,预后差,其他心力衰竭在控制后可再找机会手术。尤其近几年来随着医疗技术进步,一周内大血管错位及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可急诊手术而得到挽救生命。在小于7天的新生儿中,先天性心脏病尤其重症类型,如左心发育不良、大血管错位及完全性肺静脉异位[5]。
, 百拇医药
引流及主动脉瓣闭锁等,主要因心血管结构异常导致心脏负荷增加而心衰。因此,在出生1周的新生儿中,发生心衰应首先考虑先天性心脏病可能性。心力衰竭早期诊断及严重程度的评估困难。尽早明确诊断,采取相应措施显得尤其重要。
在大于7天的新生儿心力衰竭患儿中,尤其是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多见(占36%),其临床表现多为气急、多汗、喂养困难及声嘶,可能与肺血流量增加,肺动脉高压使肺顺应性下降导致呼吸困难,同时低氧血症刺激呼吸中枢而发生呼吸困难[6]。此类病人治疗中,限制液体入量尤其重要,并且鼻饲喂养减少吮吸及抬高体位,从而减轻心脏负担,镇静减轻氧耗,并予抗感染及强心利尿。以往认为强心剂最主要,随着近年来不断总结,认为利尿剂为首推,如速尿,其作用原理抑制钠离子与氯离子的重吸收,减轻肺水肿,降低全身血容量及回心血量,从而减少前负荷。而强心剂也起到一定作用,如地高辛,多巴酚丁胺等。地高辛加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心搏量增加,心室舒张末期压力下降,尿量增加,改善心排出量及静脉淤血。如果症状严重可用静脉制剂,饱和量按30-40ug/kg。首剂为总饱和量的1/2,余量2-3次均匀静脉注射,以后则可用地高辛口服8-10ug/kg.d维持。使患儿心衰症状缓解。如顽固性心衰可加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抑制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活性,使血管紧张素II生成减少,小动脉扩张,体循环阻力下降,后负荷减低。心功能得到改善。临床上常用巯甲丙脯酸(0.5mg/kg)效果交好[7-8]。
, 百拇医药
动脉导管未闭病人中,足月儿与早产儿的治疗有着根本的区别。足月儿的大型动脉导管未闭,通常内科保守治疗难以控制,需手术治疗。[9]而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在出生3天后出现气促,心动过速,心前区闻及杂音,心动超声确诊,予消炎痛治疗,70%患儿治愈,心衰缓解。如果高胆红素血症及出血症不能予消炎痛治疗。所以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患儿,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治疗,预后较好。
败血症与肺炎在 本文所占比例分别20.8%。肺炎及败血症是一个全身性疾病,可以损害全身脏器,也可以导致心功能衰竭。临床上遇到重症肺炎及败血症。[10]需密切注意心功能损伤程度,如出现症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可以缓解症状,救治患儿。
通过我院24例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新生儿心衰应早期出现、及时合理的治疗,从而提高抢救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 百拇医药
[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主编.《实用新生儿学》.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年.618-625页
[2] 张乾中,杜军保,马沛然等.《小儿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年,17期;577-598页
[3] 柳国盛.《新生儿心力衰竭的诊断治疗进展》.《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年,18期;4-9页
[4] 刘勇,李松.《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临床特点探讨》.《中华医学杂志》,2000年,24期;257-258页
[5] GUO,Xiao-Ling,张晓敏,LAI Chun-hua,等.《婴儿不同病因所致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8年,15期,21页
[6] 张晓敏,陈宇明,赖春华等.《新生儿心力衰竭诊治分析》.《小儿急救医学》,2005年,12期,3页
[7] 吴晓红.《淄博地区新生儿心力衰竭43例临床分析》.《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7年15期,9页
[8] 秦丽,杜洪蓉.《112例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急救治疗》.《中原医刊》,2004年,31期,24页
[9] 许赤,王小春.《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临床分析》.《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年,18期,6页
[10] 游贤惠,王大为.《儿童心力衰竭的预后及影响因素》.《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0年,15期,5页, 百拇医药(旷甫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