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水针结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研究
第1页 |
参见附件(1308KB,1页)。
【摘要】目的:观察对比电水针结合针刺与单纯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门诊88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按就诊次序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采用电水针结合针刺治疗,对照组40例单纯采用针刺治疗,治疗前两组病例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二组病例均从急性期介入治疗,观察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电水针结合针刺观察组治疗三周后总有效率85.4%,三月后总有效率95.8%,对照组治疗三周后总有效率60.4%,三月后总有效率80.0%,P<0.05。结论:电水针结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刺对照组。
【关键词】电水针;针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随机对照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2-0196-01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瘫、面神经炎,是因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或面部受凉,血管痉挛、神经缺血、水肿所致,是临床常见多发的一种疾病,若失治或延误治疗易留下后遗症。随着对本病的研究,临床上治疗方法越来越多,除了药物以外在急性期介入治疗的康复方法报道较少。作者于2009年3月-2011年7月,对康复科门诊收治的88例患者,进行了电水针(即水针注射同时进行电火花放电)结合针刺治疗48例,并与单纯针刺40例对照研究,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88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均为康复科门诊病人,按诊治次序随机(按奇偶数日收治)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8例,其中男20例,女28例;年龄5-72岁,平均年龄34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15天;左侧面瘫30例,右侧面瘫18例。 对照组40例,其中男18岁,女22岁;年龄6-74岁,平均年龄36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18天;左侧面瘫24例,右侧面瘫16例。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非特发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标准:(1)起病突然,常有感冒或受凉史;(2)一侧面颊、乳突后疼痛;(3)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松驰,一侧眼睛不能闭合,口角歪向健侧,不能鼓腮、露齿等;(4)CT检查示颅脑正常
1.3 纳入标准:符合以上诊断标准,能坚持系统治疗的的门诊病人,进行电水针治疗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1)脑肿瘤、颅脑外伤;
(2)中耳炎、腮腺病变、听神经瘤;
(3)治疗期间未按疗程治疗和资料不全者。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急性期介入治疗,同时配合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如激素抗神经水肿、抗病毒、营养神经治疗及对症治疗等。
2.1 观察组:首先给予针刺治疗,取穴依据患者病情及兼加症状,常用以下穴位如:患侧足三里、合谷、风池、完骨、地仓、下关、太阳、颧髎、攒竹、丝竹空、四白、迎香、耳牵正、人中、头维、颊车等,急性期针刺以浅刺为主,每日一次,每次留针30分钟。取针后在穴位注射室抽取复方当归针剂2ML、维生素B12针剂1ML、地塞米松针剂5MG,在面部取三至四个穴位常用如:患侧耳牵正、完骨或翳风、下关、太阳等进行水针穴位注射,注射同时应用大楚公司生产的骨伤疼痛治疗仪,对准针头放电 1-3分钟,边推药边注射,注射完后针孔按压止血。发病一周内每日注射一次,一周后隔日注射一次,并停用地塞米松针剂上述治疗七日一疗程,共治疗2~3疗程。
2.2 对照组:仅采用针刺治疗,取穴、操作、疗程同观察组。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1〗: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三周、治疗三月后进行HBN量表评分及疗效评定,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面神经功能越好。
基本痊愈 治疗后评分提高>50分;
显著进步 治疗后评分提高>25分;
进步 治疗后评分提高>10分;
无效 治疗后评分提高<10分。
基本痊愈和显著进步记为显效,进步记为有效
3.2 统计分析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分别进行数据处理,所有计量数据以(X±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用成组T检验,多组资料两两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3.3 治疗结果
3.3.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N量表评分比较:由表1可见,两组患者治疗前HB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三周和三月后HBN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三周和治疗三月后HBN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N量表评分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3.3.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比较见下表(%)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两组比较观察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4 讨论
祖国医学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为“口眼㖞斜”、“吊线风”等,多因机体正气不足,络脉空虚,风寒之邪乘虚入中经络,面部气血不足而至痹阻,面部经筋失于气血濡养而迟缓不收,治宜祛风通络,养血活血针刺可以疏通经脉,鼓动正气,驱邪外出。同时活血养血,经脉得以濡养则经筋收缩有力,口眼㖞斜矫正,面瘫故而得治水针疗法即穴位注射疗法,是目前针灸科常用的疗法。在面神经分布区的穴位上注射活血、消肿、营养神经药物如复方当归注射液、地塞米松注射液、维生素B12注射液等,使药至病所,有利于面神经的恢复骨伤疼痛治疗仪发放的电火花是一种高频物理疗法,其产生的髙频电场作用于人体在微观上对机体的生化和生物物理过程可产生一系列影响。如在无热量的高频电疗中,出现动植物生长发育加速;神经纤维再生加快;白细胞吞噬作用加强,急性炎症加速消退等现象〖2〗。故而在施治时高频静电能将有利于面神经恢复的药物离子有效渗透至病灶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08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