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干预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第1页 |
参见附件(1549KB,1页)。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护理干预对患者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2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6个月后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百分百评分系统(HSS)、膝关节活动度(ROM)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半年复查,干预组HSS评分、ROM评分均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术后早期康复干预能有效促进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功能恢复,增加膝关节活动度,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康复干预;关节功能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2-0088-01
随着人工关节材料的改进和设计的不断完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已成为疗效十分确切的手术方式,术后10年优良率高于90%〖1〗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好坏,不仅取决于手术成功与否,而且也取决于术后的早期功能锻炼。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早期干预可以增加肢体功能的恢复的疗效,我科自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对82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实施早期康复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病人82例,男47例,女35例,年龄41~75岁,平均 岁,其中骨性关节炎例,类风湿性关节炎例,结核性关节炎例,老年性退行性骨关节病例。将本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膝关节疾病类型、膝关节活动度和关节HSS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早期康复干预。两组病人均得到随访,比较两组病人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1.2.1 术前康复训练:①向病人讲解术前功能锻炼的目的、注意事项及功能锻炼后可以达到的康复效果,让病人提前掌握功能锻炼的注意事项及方法。②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 加强患肢股四头肌静力收缩练习,嘱患者尽量伸膝,保持股四头肌收缩10s,然后休息10s,10每次5~10min,每天完成50次~100次,最好达到肌肉有轻微酸胀、疲乏感,同时进行腘绳肌的静力收缩练习,此方法能够增加肌力,防止肌肉萎缩。③踝泵练习 嘱患者踝关节跖屈、背伸及旋转运动,分别保持5~10s,然后放松,每次重复10~20次,每天2~3次。④引体向上运动 患者仰卧,双手握住牵引床拉环,利用手臂、健侧肢体做引力向上运动,使背部臀部抬离床面。⑤指导病人正确使用拐杖,深呼吸,有效咳嗽及排痰,练习床上大小便,为术后做准备。
1.2.2 术后康复训练
1.2.2.1 第1阶段:术后24小时 将患肢抬高,膝下垫体位垫,膝关节置冰袋冷敷12小时,待麻醉清醒后即开始指导病人练习股四头肌及腘绳肌等长收缩练习,术后早期由于麻醉效应未完全消失,患者能够很容易地收缩股四头肌,使膝关节伸直,这在患者心理上形成暗示,收缩股四头肌并不困难,使术后股四头肌锻炼更加有效,此阶段的目的旨在控制疼痛,肿胀,预防感染。
1.2.2.2 第2阶段:术后48到72小时 持续被动运动(CPM),CPM应用于辅助关节恢复屈伸功能,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运动的重要方法,能够减轻患肢肿胀,防止膝关节粘连,提高膝关节屈曲度〖2〗,开始活动角度为10度,终止角度为30度,每天2次,每次30~60min,每天增加5~10度,术后1周关节屈曲度>90度。研究表明,膝关节的运动可使胶原纤维沿应力方向沉积〖3〗,因此,术后开始关节运动可将瘢痕对关节ROM的限制降低到最低限度。术后第4天到7天 在以上训练的基础上继续进行股四头肌训练,每次200次,每日2~3次,同时配以直高抬腿练习,患者取仰卧位,伸直膝关节,将肢体抬高15cm,10~15s后缓慢放下,直到大腿疲劳为止。每次100次,每日1~2次,此运动主要是锻炼股四头肌肌力。鼓励病人坐床沿做屈膝练习,病人坐床边,小腿下垂,缓慢屈伸膝关节,训练腓肠肌牵拉功能。
1.2.2.3 第3阶段:站立和行走训练 术后2周训练扶拐或借助助行器下床练习行走,刚下床时重心放在健肢,患肢不负重,在患者能耐受情况下,重心逐渐由健侧过度到患侧,行走时健肢先迈步,站立及行走15min,每天2~3次,以不感到疲劳为度,时间可根据病人情况适量增加,先短距离行走,再练习较长距离的行走。在有家属陪伴情况下可试脱离拐杖自己行走,术后3周指导患者上下楼梯训练,上楼梯时先健肢后患肢,下楼梯时先患肢后健肢。
1.2.3 出院指导:嘱患者加强营养,增加机体抵抗力,进一步加强患肢康复功能训练,告知患者康复训练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以不感到疲劳与其他不适为度,避免增加下肢负荷的运动,如跑步、跳跃等。防止关节损伤。嘱患者门诊定期复查。
1.3 评价指标:术后1、3、6月追踪随访,评价标准采用膝关节功能评分(HSS)标准进行评定,评定内容包括疼痛、功能、关节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及关节稳定性等,满分100分,总分大于85分为优,70~84分为良,60~69分为尚可,60分以下为差〖1, 2〗。
1.4 统计学方法: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HSS和ROM评分比较见表1,从表1可见,干预组术后HSS总分和ROM评分均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HSS和ROM评分比较(x±s,分)
2.2 干预组无一例发生呼吸道感染、深静脉血栓、关节粘连,肌肉萎缩,关节挛缩,脱位等并发症;对照组发生呼吸道感染2例,深静脉血栓1例,无一例发生关节粘连肌肉萎缩,关节挛缩与脱位。
3 讨论
人工全膝置换术是目前比较常用的用以改善膝关节功能活动和矫正畸形为目的的手术,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可恢复正常关节活动度,最大限度恢复肢体功能,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可有效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因此术后早期康复是保证手术效果和恢复关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精湛的手术只有结合及时的术后康复锻炼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本结果显示,早期康复干预的干预组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优良率优于常规组,在患者能耐受情况下锻炼时间越早,坚持时间越长,关节功能恢复越好,前期功能锻炼能促进患肢静脉回流,减轻肿胀,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减轻肌腱、关节囊粘连和挛缩,有效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后期训练主要目的在于恢复关节活动度及增强肌力。膝关节的稳定性主要靠其周围的肌肉力量来维持,运动代谢产生的乳酸和腺苷可刺激肌肉组织血管扩张,改善膝关节周围肌肉的血液循环,有利于肌力的恢复〖3, 4〗,因此教会病人康复训练的方法,使患者在术后能够较快进行康复锻炼,对减轻肢体肿胀,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增加膝关节的屈曲度,提高肢体的功能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着至观重要的作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549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