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孔腔镜阑尾切除术研究进展(1)
摘要 目的 介绍脐孔腔镜阑尾切除术的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及微创美容价值。方法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结果 外科学者从盲肠活动度,麦、脐距离测定,预测并实现了盲肠阑尾拉出脐外手术达到了微创美容的目的。通过肚脐的测量,创制了不同型号的脐刀—周氏脐刀,脐镜鞘气囊“碘伏(洗必肽)棉球浸渍换药法”的发明,加快了手术速度,保障了术后肚脐不感染。结论 脐孔腔镜阑尾切除术是完美的微创、美容、科学的结晶,利在人类,启迪来者。
关键词:阑尾炎 肚脐测量 盲肠活动度与麦—脐距离测量 脐孔腔镜阑尾切除术 周氏压痛点 周氏脐刀 脐镜鞘气囊 碘伏棉球浸渍换药法
脐孔腔镜阑尾切除术是通过脐入路,用腹腔镜探查,并拉盲肠,阑尾于脐外手术切除,理想包埋阑尾残端,妥善修复肚脐[1],用可吸收线(3月吸收)缝合至真皮(不缝表皮),因此,在腹部不见刀口,亦不见针眼。刀口隐藏于脐内右侧壁,做到极度“美容”微创。
实现这种手术成果,源于盲肠活动度[2],麦—腔距离测量[3],肚脐测量[4],周氏脐刀[4-5],脐镜鞘气囊[6],“碘伏(洗必肽)棉球浸渍换药法”[1]的发明,腹腔操作镜的改制,手术方法、手术程序及手术适应症及禁忌症的制订[7、8、9],麻醉特殊要求[12],术前、术中[11]、术后的护理[11]等研究。
1.盲肠活动度
1.1盲肠活动度的观察测量,早在80年代,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普外科在做乙状结肠及左下腹手术时,经常发现阑尾、盲肠出现在左下腹。传统阑尾切除术,也是拉阑尾、盲肠于腹外完成切除及包埋的。90年代,腹腔镜的广泛使用,他们开始了盲肠活动度的探索、测量[2-3],他们在《正常人体群剖字》1961年版第140页查见:“盲肠长约6-8厘米,大部被腹膜覆盖,因此可以移动。”又在解剖学测量及千余例普外手术中,发现成人盲肠活动度在10-12cm以上[3],小儿盲肠活动度更大。
1.2麦氏点至肚脐的距离[3]。为了了解盲肠起端至肚脐的距离,外科医师们认为:麦氏点、盲肠端、脐中心点,三点构成一直角三角形。在一般情况下,腹壁是贴合在肠道上的,他们把这个距离设定为1cm,麦氏点、盲肠起端、脐中心点,构成一直角三角形。如麦氏点至盲肠起始端为“勾”,那么,麦氏点至脐中心应为“股”,盲肠起始端至脐中心点,应是“弦”,根据勾、股、弦定律。勾(1)2×股2=弦2,因此,麦氏点至脐中心的距离(股)与盲肠至脐中心点的距离(弦)是相近的。故,测量麦—脐距离,就如同测量了盲—脐距离[3],测量325例成人,521例儿童,成人该距离为8-9cm,Mj=5.68778+0.01041age+0.08153weigh cm (F=52.29P<0.0001),(性别和身高没有统计学意义)。儿童为Mj=42.79-2.90sex+1.77weighmm,sex为性别,男=0,女=1,weigh是体重。是故,确证盲肠阑尾可以拉至肚脐(手术)。
2.肚脐解剖及脐刀:
2.1肚脐解剖[4-5],肚脐是一圈形凹坑,表层为脐残端皮化之皮皱,深层是皮下脂肪及纤维结缔组织,有时有脐静脉网乃至腹腔静脉;再深层为腹白线圈形固定圈,再深层为脐动静脉或其残管;再深层为腹膜。白线两侧与腹直肌鞘连续。无环形肌。因此,无论在鼓腹及松腹时,肚脐的形状、大小不变。为此,专家们用橡皮泥在肚脐内塑形,再用分规及标准硬尺测量塑形相应部位,则测出脐深及脐口、脐底各径[4-5][13]。
2.2周氏脐刀Zhou’s Umbilicus Lancet;专家以肚脐脐口各径[4-5]为依据,制造相应型号之脐刀[4],并命名为“周氏脐刀”[1][4][6],使切开脐内右侧皮肤快了800至2000倍。
3.腹腔操作镜的使用及其改进。
3.1时至今天,腹腔镜的应用已经普及。但使用腹腔操作镜做手术,尤其是科学、准确、完美、成功、快速的,用操作镜拉盲肠、阑尾至脐外手术,并完成理想包埋,这种手术,即“脐孔腔镜阑尾切除术”Peritoneoscopic Appendectomy through the Umbilicus还很少。
该手术切口隐于脐内右侧壁[1],引进5/8圆的(三月吸收的)带线针[1]修复腹白线及真皮,术后看不到刀口及针眼,这的确是完美、创造性的使用了腹腔镜。
3.2腹腔操作镜的改进。国外的操作镜,镜身长36cm,要求使用45cm的抓钳,分离钳及冲洗吸引管。在施行手术中,操作不方便,还容易碰上术者身后的监视器及其支架。为此,作者请上海金宝隆腹腔镜研究所特制了24cm长之操作镜—阑尾操作镜。该镜于2005年10月11日投入使用,配合常规的33cm抓钳、冲吸管,操作甚是方便。
4. 关于trocar及Trocar气囊。
4.1 Trocar,国内翻译为“穿刺鞘”、“气腹针鞘”。这不适用于我们和香港腹腔镜手术第一个孔的层层切开入腹置入之trocar。在“脐孔腔镜阑尾切除术”中,我们译trocar为“腹腔操作镜鞘”,简称“脐镜鞘”。
为方便拉盲肠、阑尾出脐外手术,脐内弧形切口要求10-14cm,故不能使用气腹针。
4.2脐镜鞘气囊,Trocar Umbilicus Balloon
只要真正做脐孔腹腔阑尾切除术,就知道,脐侧皮松弛,切割慢,要用脐刀[1][4][6]。置入脐镜鞘,建立气囊后,再做手术时,常因“鞘”周漏气,而反复重建气腹,费时费力,手术台上台下均感气馁,专家为此,发明了“脐镜鞘气囊”[1][6],有效防止了术中漏气,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
5.脐入路手术的 “脐疝”预防。
5.1修复。肚脐内切口分层修复,腹膜、腹白线、真皮、皮下(该两层缝在一起,并与腹白线固定,以便成凹坑形)。修复腹白线用5/8圆(曲度)带线针,该线牢固,不滑脱,5/8曲度好转弯,好使用,该线三个月后可吸收。
5.2预防脐切口感染。由于肚脐是藏于污垢之所,故术者,发明了“碘伏(洗必肽) 棉球浸渍换药法”Chemicaly-Soaked dressing,使术后肚脐持续浸渍[1],造成无菌状态,保障肚脐不感染,有效的进一步预防了“脐疝”的发生。
洗必肽,是对碘伏过敏者用。
6.手术适应症:“脐孔腔镜阑切除术”是有适应症的。
6.1阑尾炎病人在左侧卧位时,压痛点移位至脐右或脐下1-3cm,说明盲肠活动,很适合做脐孔腔镜阑尾切除术。作者把阑尾炎病人左侧卧位之压痛点叫作“周氏压痛点”Zhou’s tenderness Poit[8-9],凡是周氏压痛点近脐者,说明盲肠活动适合做脐孔腔镜阑尾切除术,如周氏压痛点与麦氏点重合,就说明盲肠不活动,有炎性挛缩、粘连,不适合做该手术。故“周氏压痛点近脐”,是脐孔腔镜阑尾切除术的适应症。
“周氏压痛点”是阑尾炎的第三个压痛点。
6.2病程短,在72h以内,无粘连,或粘连轻[1],仍可在术中左侧卧45°,头低脚高15°之手术台上,轻易分离粘连,完成手术。
6.3盆位阑尾炎,阑尾长,容易用抓钳拉出手术。
6.4阑尾穿孔,腹腔炎。大凡阑尾发炎,炎症灶主要在阑尾炎端或体部,阑尾根部炎症较轻,故抓钳可抓住阑尾根部拉出脐孔手术。腹腔脓液可用“冲吸管”冲入甲硝唑液,冲洗吸引,确保干净后,结束手术。
7.禁忌症:
7.1病程长,粘连重者;
[ 下 页 ], 百拇医药(周家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