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精神病患者康复期心理问题及护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质量的提高,住院精神病患者经过治疗进入康复期后,精神活动逐渐恢复正常,心理状况也会出现一些新的变化,老年人因生理机能衰退,生活能力下降等原因,更有其独特的心理问题[1]。为掌握患者康复期的心理特点,以便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对50例老年精神病患者康复期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例均为康复期的住院精神病患者,男、女各25例;年龄52-73岁,平均60±2.5岁;文化程度:小学10例,中学5例,文盲35例;职业:工人8例,农民36例,干部6例;婚姻:已婚37例,丧偶10例,离婚3例。临床诊断:(按CCMD-3-R标准)精神分裂症18例,抑郁症11例,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9例,双相情感障碍7例,与文化相关的精神障碍5例。
1.2 方法 按照自拟心理状况调查提纲,先向患者讲名调查的目的与意义,以求得患者的合作,然后分别进行调查登记,最后将资料进行分析处理。
, 百拇医药
2.结果与分析
2.1 调查结果表明,处于康复期的老年精神病患者主要的心理障碍为忧虑,忧虑的因素各不相同,有的为疾病的康复担心,有的为经济问题发愁,这些因素可归纳为5类,如下表。
2.2 分析
2.2.1 调查结果表明,疾病预后问题为首要因素,其中65岁以上39例,占86.7%,自理能力强者较多,担心疾病复发影响今后生活质量。
2.2.2 男、女性别比较,女性对家庭问题更为关注占55.8%。这与我国传统女性在家操持家务有关,担心因病不能自理,给儿女增加负担。
2.2.3 对经济问题的担心,农村病人占85.7%,这可能与其收入较低,未参加医保,住院费用相对较高有关。
2.2.4 对于遵医服药及社会问题忧虑因素相对比例较低,与文化程度有关,其中文盲占70%,知识性老年人占30%。
, 百拇医药
3.讨论
老年精神病患者经治疗进入康复期后,正常的符合理性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活跃起来,开始考虑出院后的有关问题。通过临床观察,如果不能及时发现这些问题,并加以解决,很可能导致病情反复或老年人因忧虑过多或情绪不稳引起躯体疾病的诱发等,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对处于康复期的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心理状况的了解是十分必要的。针对康复期老年精神病患者忧虑的因素,开展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加强心理护理,以解除患者的心理障碍,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3.1 加强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教育过程,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改善、维持和促进人体的健康[2]。康复期的老年精神病患者由于对自身疾病常识缺乏了解,常过分担心疾病的预后、是否复发及抗精神病药物的毒副作用对身体的影响。针对此问题,采取集体授课(每周1次)形式和个别心理指导进行健康教育。一般内容:疾病的名称、主要临床表现、治疗方法、药物治疗的种类、作用、注意事项、坚持服药的意义、抗精神病药物常见副反应及应对方法、出院指导等。另外针对老年人常见躯体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等以知识讲座形式或播放光盘形式向病人讲授保健常识。
, http://www.100md.com
3.2 注重心理护理、增强患者的信心。
康复期的老年精神病患者,精神活动恢复正常,担心社会对其歧视等,不同程度的表现为焦虑,影响睡眠甚至病情波动。所以,护理人员要以诚恳的态度、极大的关心、分析病人的内心活动、对老年人要用通俗易懂语言,生活上帮助,取得他们的信任,使其认识到精神疾病虽然不能根除,但只要掌握疾病的规律,坚持服药,日常生活上加以注意,定期复诊,疾病就能得到控制,并能恢复正常社会功能,使患者获得精神上的支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3调动家属社会支持力量。
精神病是一种慢性病,由于社会功能丧失,应当动员家属节假日来探望,有利于情绪稳定;对于因家庭经济困难,导致疾病多次反复、多次住院的患者,我们根据家庭经济情况,在选用药物和治疗项目方面给以照顾,同时争取社会的支持,包括单位、居委、家属诸方面。要求他们能同情精神病患者,关心精神病人的境遇,在心理上给予安抚,从物质上和经济上给予支持。
, 百拇医药
3.4开展丰富多彩康复活动。
老年精神病患者由于生理机能衰退,生活能力下降,加上精神疾病的捆扰,多数表现为生活懒散、被动,卧床较多,不愿活动。我们针对此特点组织各种适合老年人的文体活动,如:下棋、打麻将、看电视(戏曲节目)、外出散步等。另外,定期召开座谈会,共同探讨有利于疾病康复的一些措施。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大大调动了患者的积极性,使其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治疗,促进疾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刘云,160例精神病患者康复期心理障碍分析.中国民政医学杂志,1999,11(6)346-347.
2 王惠贤,健康教育是建立新型护患关系的重要环节[J]. 实用护理杂志,2001,17(3):54-55., 百拇医药(王剑英 张冬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