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位硬膜外穿刺法在下肢骨折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探讨坐位硬膜外穿刺法在下肢骨折麻醉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8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穿刺成功率增加,而术后腰痛等并发症减少。结论坐位硬膜外穿刺法能广泛地应用于下肢骨折的麻醉。
关键词:坐位 硬膜外 穿刺 下肢骨折
文章编号:1008-6919(2007)03-0066-01
中图分类号:R246.2
文献标识码:B
【经验交流】
椎管内麻醉是下肢及下腹部手术最常用的麻醉方法,麻醉穿刺时的体位包括侧卧位和坐位两种,而坐位主要应用于“鞍麻”(1)。我院于2005年起将坐位穿刺方法应用于下肢骨折手术的麻醉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有关体会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187例,其中男101例,女86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76岁。疾病种类包括:粗隆间和股骨颈骨折、股骨干骨折、髌骨骨折、付韧带及交叉韧带断裂、胫腓骨骨折等。全部患者入手术室后先开放静脉通路,然后帮助患者取坐位,尽量使躯体与下肢垂直或略前倾,并由助手扶住患者,术者站在患者的左后方,经垂直入路或侧方入路常规穿刺即可。
结果:本组全部患者硬膜外麻醉均取得成功,一次穿刺成功率达60%。
体会:良好的穿刺体位是硬膜外穿刺成功的关键,而下肢骨折的患者因有不同程度的活动受限,所以在穿刺时使用传统的方法往往不能摆出很好的体位,致使穿刺困难、反复穿刺,增加了副损伤,术后腰痛的机率增加(2),或者因为穿刺不成功而被迫改为全身麻醉,无形中增加了麻醉的难度,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而坐位时病人不用屈曲下肢,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所以能够轻松地摆出合适的体位,为穿刺操作创造良好的条件。但应注意:对于卧床时间较长,身体虚弱患者,坐起时应注意循环功能的改变,防止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或其他意外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俊杰,赵俊,主编.现代麻醉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582.
2盛卓人,主编.实用临床麻醉学.第3版.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331., http://www.100md.com(全守田)
关键词:坐位 硬膜外 穿刺 下肢骨折
文章编号:1008-6919(2007)03-0066-01
中图分类号:R246.2
文献标识码:B
【经验交流】
椎管内麻醉是下肢及下腹部手术最常用的麻醉方法,麻醉穿刺时的体位包括侧卧位和坐位两种,而坐位主要应用于“鞍麻”(1)。我院于2005年起将坐位穿刺方法应用于下肢骨折手术的麻醉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有关体会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187例,其中男101例,女86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76岁。疾病种类包括:粗隆间和股骨颈骨折、股骨干骨折、髌骨骨折、付韧带及交叉韧带断裂、胫腓骨骨折等。全部患者入手术室后先开放静脉通路,然后帮助患者取坐位,尽量使躯体与下肢垂直或略前倾,并由助手扶住患者,术者站在患者的左后方,经垂直入路或侧方入路常规穿刺即可。
结果:本组全部患者硬膜外麻醉均取得成功,一次穿刺成功率达60%。
体会:良好的穿刺体位是硬膜外穿刺成功的关键,而下肢骨折的患者因有不同程度的活动受限,所以在穿刺时使用传统的方法往往不能摆出很好的体位,致使穿刺困难、反复穿刺,增加了副损伤,术后腰痛的机率增加(2),或者因为穿刺不成功而被迫改为全身麻醉,无形中增加了麻醉的难度,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而坐位时病人不用屈曲下肢,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所以能够轻松地摆出合适的体位,为穿刺操作创造良好的条件。但应注意:对于卧床时间较长,身体虚弱患者,坐起时应注意循环功能的改变,防止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或其他意外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俊杰,赵俊,主编.现代麻醉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582.
2盛卓人,主编.实用临床麻醉学.第3版.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331., http://www.100md.com(全守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