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百事通》 > 2021年第10期
编号:660698
摆脱病态囤积,重拾失去的安全感
http://www.100md.com 2021年5月30日 家庭百事通 2021年第10期
强迫症,精神疾病,“脱胎”于强迫症的精神疾病,囤积症从何而来,囤积症的危害,不容小觑,重拾缺失的安全感
     王雪梅

    生活中,很多人都有囤积物品的习惯。每逢促销活动,恨不得囤上一堆化妆品和衣物,把柜子塞得满满当当才觉得充实。不过,在我们身边有一种奇怪的囤积行为,他们囤积的物品并不是做工精致的衣服、装帧精美的书籍,而是根本不值钱,也毫无用处的破棉被、旧水瓶,甚至是沾满污秽的垃圾桶。这些常人看来恨不得避而远之的物品,在一些特殊人群的眼中却格外珍贵。

    囤积的行为超过正常的限度,乃至影响正常生活时,就不再是一个正常的行为了。过度囤积的行为其实是一种被称为“囤积症”的精神疾病。囤积症在病态心理学中也被称为“囤积障碍”。“脱胎”于强迫症的精神疾病

    囤积症最早被认为是强迫症的一种亚型,这是因为二者确实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比如难以丢弃物品的行为似乎是受到“害怕失去”的强迫观念所致。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人员发现,在囤积症患者对杂物做出“何去何留”的决定时,他们大脑的活动与强迫症患者及正常人群完全不同,囤积行为与强迫行為有着本质的区别。

    同样是收集物品,囤积症患者的“收集”行为存在一些“独特”的“非理性”特征。囤积症患者对物品有过度获取的欲望,但并没有明确的使用规划。他们所囤积的物品,往往是常人眼中的无用之物,比如成堆的报纸、不合身的衣服、穿坏的鞋子等。

    与收藏爱好者不同的是,囤积症患者对囤积物只是单纯地占有,他们不会对这些物品进行整理、归类,而是杂乱堆放,经年不动。哪怕这个房间已无立足之地,他们也不会停止这种囤积行为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3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