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百事通.健康一点通》 > 20147
编号:13674736
“冥想”养生有利有弊
http://www.100md.com 2014年7月1日 《家庭百事通·健康一点通》 20147
     近年来,国外很时兴“冥想疗法”,认为它对调节心理、减轻压力十分有效。“冥想”类似我国传统养生学中的“静坐”法,属气功的一种最常见功法,主要是通过闭目存想、敛神内聚等心理过程,来培养一些特殊的心理品质,如专注、松弛、镇定等,以达到最佳意识和心理状态。

    虽然冥想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身心健康,但它也容易使一些本身患有精神疾病及带有心理缺陷的人出现严重偏差,最终给本人和社会带来不良后果。从某种意义上讲,静坐功本身就是利弊共存,练习者尤其应认清其缺陷所在。其表现在:

    一、静坐试图不涉及情感、心理层面,从而剥去自我的幻觉,达到“无我”的境界,但内心的平静超然有时会造成对生活缺乏热情,练功者变得更加彻悟的同时,有的会变得过于理智,甚至显得冷漠,有时缺乏与人沟通的热情,甚至失去原来的朋友。

    二、一个人在静坐冥想中内心可能会达到一种澄明、平静、自由的状态,一时也觉得内心轻松舒适。但时间稍久,当他回到纷扰的尘世后,发现自己一如既往地急躁、沮丧和茫然,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这就是不少练静坐功者不能长期坚持下去的原因之一。

    三、静坐重视内在意识,但如果没有正确引导,它可能会导致个体逃避外界生活不敢面对现实生活,过度专注于内心世界,并沉溺于半实半虚的想象生活中,从而损害个体的心理健康。同时,个体也在想象中压抑或逃避生活中不愿再回忆起的情景,拒绝挖掘和面对他们自身痛苦的心理根源,这只会使问题得不到解决,反而更加无法面对现实。

    四、静坐要求练习者压抑某些消极情感而发展另一些积极情感。但是,压抑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它最多只能产生短期效果,并且会引起心理紧张。不良情感也不会随人的意志而转移,只会越来越清晰地困扰人们或改变形式重新出现。只有治愈了早期经历中的创伤,相应的人格缺陷得到改善后,个人才会以一种健康心态面对生活。

    五、静坐者练习常是独自进行的,在本质上是依靠自身修炼去领悟,这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事实证明,人是社会中的人,他需要解决许多工作、学习、生活及家庭中的问题,参与必要的社会活动。而通过人与人的相互作用来解决心理问题,效果会更好。

    六、静、动不可偏废。实践证明,只重打坐冥想(内功),忽视各项肢体运动(外功),并不利于健康。我国已故著名静坐气功大家蒋维乔,早年只推崇静坐(内功),不言外功,他后来从练习太极拳20年中体会到:外功与静坐法并不矛盾,而且互有帮助,于是他提出了“动与静兼修,是不可偏废”的主张,这对练功者很有指导意义。, 百拇医药(蒲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