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长寿靠“食经”
孔子不提倡“耻衣恶食”。其中“恶食”是与饮食上“食不厌杂”的现代营养学上的科学配膳、平衡配膳的理论是一致的。他明确提出:“肉虽多,不能胜食。”意即席上肉类食品虽多,但吃的数量不能超过“饭量”,这告诉我们主辅食品要合理搭配。只有主辅食品搭配合理,才能充分吸收动物食品中的营养成分,使人得到合理的养分,有利于新陈代谢和健康长寿。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经常饱食(尤其是肉食过量),会增加胃肠的负担,消化液供不应求,容易造成消化不良。久而久之,还会使血液过多地集中在胃肠,导致心脏、头脑等重要器官产生缺血现象,使人感到困乏,不利于身心健康。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春秋战国时期,对饮食已经很讲究了,孔子的饮食观很具有代表性。孔子做了鲁国上卿及鲁国大司寇,俸禄都是“六万斗谷子”,在当时已经是很富裕了(相当于现在高级白领阶层的待遇),但当时孔子并不因为生活富裕了而过奢侈的生活,他对饮食很讲究,主张“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精”,精细,粗之反;脍,细切鱼和肉。反复用“不厌”二字,极言讲究之致。
在饮食卫生上,孔子还有“八不食”,即“食钮而蚀,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沽酒市脯,不食”。意思是说粮食陈旧了或变味了,鱼和肉腐败变质了,不吃。食物颜色难看,不吃。气味不好,不吃。烹调不得当,不吃。不时,是指蔬菜要及时采摘,譬如春韭夏苋,无非是吃个鲜嫩,过时而采,形如柴草,又有什么味呢? 肉切得不合规(如肉压切成糜状),不吃。调料(酱)放得不当(太淡或太咸了),不吃。从市场上买来的酒(怕有掺假)和肉(不卫生),不吃(喝)。这些与现代饮食卫生学的观点是一致的,可借鉴。
“唯酒无量,不及乱”
诚可知,孔子是个酒徒,酒量很大,但他能自我遏止,适量而饮。
《论语》记有“唯酒无量,不及乱”之句,意即“只要饮酒不限量,但却不至于醉”。众所周知,酒少饮有益,多饮伤身,这些都是被古今医学及大量事实所证明的。
“食不语,寝不言”
孔子不仅对吃很讲究,而且还注意“吃相”和“吃的文明”。例如“食不语,寝不言”中的“食不语”是饮食的好习惯,因为每当在吞咽食物时,呼吸动作是暂时停止的。如果在吃饭时大谈大笑,那么呼吸和吞咽食物必然会同时进行,这样一来,容易使食物误入气管或鼻腔内,因此会发生呛咳、打喷嚏、流泪等现象。若是鱼刺、碎骨、豆粒之类一旦误入气管,则后果更是不堪设想。所以常听老人说“小人吃饭不要讲话”,其原理即在于此。
由于孔子对饮食有良好的习惯和严格的要求。他虽然幼时家贫,后来发迹(升官),但能享有73岁高龄,这与当时(公元前五六世纪)人的平均寿命仅30岁左右相比,确为“高寿”了,孔子的“食经”成为他长寿的奥秘。
(摘自《中国青年报》), 百拇医药(珊浔)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经常饱食(尤其是肉食过量),会增加胃肠的负担,消化液供不应求,容易造成消化不良。久而久之,还会使血液过多地集中在胃肠,导致心脏、头脑等重要器官产生缺血现象,使人感到困乏,不利于身心健康。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春秋战国时期,对饮食已经很讲究了,孔子的饮食观很具有代表性。孔子做了鲁国上卿及鲁国大司寇,俸禄都是“六万斗谷子”,在当时已经是很富裕了(相当于现在高级白领阶层的待遇),但当时孔子并不因为生活富裕了而过奢侈的生活,他对饮食很讲究,主张“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精”,精细,粗之反;脍,细切鱼和肉。反复用“不厌”二字,极言讲究之致。
在饮食卫生上,孔子还有“八不食”,即“食钮而蚀,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沽酒市脯,不食”。意思是说粮食陈旧了或变味了,鱼和肉腐败变质了,不吃。食物颜色难看,不吃。气味不好,不吃。烹调不得当,不吃。不时,是指蔬菜要及时采摘,譬如春韭夏苋,无非是吃个鲜嫩,过时而采,形如柴草,又有什么味呢? 肉切得不合规(如肉压切成糜状),不吃。调料(酱)放得不当(太淡或太咸了),不吃。从市场上买来的酒(怕有掺假)和肉(不卫生),不吃(喝)。这些与现代饮食卫生学的观点是一致的,可借鉴。
“唯酒无量,不及乱”
诚可知,孔子是个酒徒,酒量很大,但他能自我遏止,适量而饮。
《论语》记有“唯酒无量,不及乱”之句,意即“只要饮酒不限量,但却不至于醉”。众所周知,酒少饮有益,多饮伤身,这些都是被古今医学及大量事实所证明的。
“食不语,寝不言”
孔子不仅对吃很讲究,而且还注意“吃相”和“吃的文明”。例如“食不语,寝不言”中的“食不语”是饮食的好习惯,因为每当在吞咽食物时,呼吸动作是暂时停止的。如果在吃饭时大谈大笑,那么呼吸和吞咽食物必然会同时进行,这样一来,容易使食物误入气管或鼻腔内,因此会发生呛咳、打喷嚏、流泪等现象。若是鱼刺、碎骨、豆粒之类一旦误入气管,则后果更是不堪设想。所以常听老人说“小人吃饭不要讲话”,其原理即在于此。
由于孔子对饮食有良好的习惯和严格的要求。他虽然幼时家贫,后来发迹(升官),但能享有73岁高龄,这与当时(公元前五六世纪)人的平均寿命仅30岁左右相比,确为“高寿”了,孔子的“食经”成为他长寿的奥秘。
(摘自《中国青年报》), 百拇医药(珊浔)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康复中心 > 养生专辑 > 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