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医生都应成为科普高手
很多时候,医患双方都会相互抱怨对方难以沟通。医生认为,患者问的问题太多了,有的回答了几十遍还是不明白。患者则认为,医生说得太专业、太烦琐,根本记不住。医生与患者的出发点都是对抗疾病,医生以专业的语言去告诉患者,而患者则希望医生可以用生活化、通俗易懂的形式告知,让他也能了解有关疾病的发展进程。科普就是一种较好的沟通方式,它搭起了一座专家与百姓、医生与病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医生运用科普的语言,与民众形成良好互动,让患者信任、理解治疗方式和过程,必然能更好地配合医生的治疗思路,增加依从性,从而取得更好的疗效,也使得各种矛盾消弭于无形。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自我保健意识越来越强,他们对养生之道和“治未病”的方法有着迫切的需求,医学为人民群众所用,必须依靠医药科普作为中介。
做好医学科普,首先就是要把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不可偏废。医药知识只有进入寻常百姓家,扎根人民群众,才具有永不干涸的生命源泉,才能腾飞。
有一位很有声望的教授,曾对我说科研才是老字辈的“大内科”,科普是小字辈的“小儿科”,只有科研上不去的人才去搞科普,搞科普没出息,是不务正业。我认为那是偏见。我告诉他,国外研究生毕业,不少都要交两篇科学文章,一篇是学术论文,一篇是科普文章,以考核他们对所学专业的普及能力。真正内行的人称科普专家是科技队伍中的“特种兵”,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都特别能干,善于打硬仗。从“治未病”的角度来讲,懂科普的医生应该是当之无愧的“上工”。
如何用老百姓的语言将深奥的医药知识科学地普及到许许多多的家庭、人群之中去,这是科普工作者要做的基本功课。
医学科普作品的对象非同学术论文,针对的是普通老百姓,老百姓属于外行人,所以,一定要从专家的书斋里走出来,让大家都能读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科普创作有两大忌:一忌教材翻版,二忌论文搬家。要把深奥的中医药知识浅显地表达出来,必须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能使外行人一看即明白。
科普作品既姓“科”姓“普”,又姓“文”。一篇好的科普作品要同时具备可读性、趣味性和艺术性。要做到这些,除了科普语言的运用之外,还要善于运用比喻,可以用成语典故、谚语俗语等来解说医学道理,可以图文并茂,更直观地呈现内涵,可使作品增添意想不到的光彩。, 百拇医药(崔书克)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自我保健意识越来越强,他们对养生之道和“治未病”的方法有着迫切的需求,医学为人民群众所用,必须依靠医药科普作为中介。
做好医学科普,首先就是要把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不可偏废。医药知识只有进入寻常百姓家,扎根人民群众,才具有永不干涸的生命源泉,才能腾飞。
有一位很有声望的教授,曾对我说科研才是老字辈的“大内科”,科普是小字辈的“小儿科”,只有科研上不去的人才去搞科普,搞科普没出息,是不务正业。我认为那是偏见。我告诉他,国外研究生毕业,不少都要交两篇科学文章,一篇是学术论文,一篇是科普文章,以考核他们对所学专业的普及能力。真正内行的人称科普专家是科技队伍中的“特种兵”,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都特别能干,善于打硬仗。从“治未病”的角度来讲,懂科普的医生应该是当之无愧的“上工”。
如何用老百姓的语言将深奥的医药知识科学地普及到许许多多的家庭、人群之中去,这是科普工作者要做的基本功课。
医学科普作品的对象非同学术论文,针对的是普通老百姓,老百姓属于外行人,所以,一定要从专家的书斋里走出来,让大家都能读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科普创作有两大忌:一忌教材翻版,二忌论文搬家。要把深奥的中医药知识浅显地表达出来,必须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能使外行人一看即明白。
科普作品既姓“科”姓“普”,又姓“文”。一篇好的科普作品要同时具备可读性、趣味性和艺术性。要做到这些,除了科普语言的运用之外,还要善于运用比喻,可以用成语典故、谚语俗语等来解说医学道理,可以图文并茂,更直观地呈现内涵,可使作品增添意想不到的光彩。, 百拇医药(崔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