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跨国公司配套之悖论
在首届中国天津国际制造业配套(全球采购)洽谈会上,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表示,加入WTO后,中国企业应积极参与到全球制造业采购体系中,给跨国公司配套是一条捷径。实践证明,这的确是一条捷径,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配套”是把“双刃剑”,其中存在一些值得政府和企业高度重视的困难和风险。中小企业为跨国企业提供配套的意义显而易见,但这种作用的发挥是有代价的。它取决于跨国企业开展国际运作的动力,也取决于我国中小企业的能力,更取决于是否形成有利于知识扩散和技术外溢的外部环境。如果不具备这3个条件,后向联系很难建立,即便建立,对整体经济的拉动作用会非常有限。
与跨国公司产业间存在“断层”
近些年,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是过分注重“外资牵引”,因为外资在地方财政和政府业绩要求等方面的重要地位,助长“亲外、远内”的政策导向,使内资经济增长较快的地区基本上陷入对外资的过度依赖中,造成外资经济蓬勃发展,内资经济发展迟缓,企业规模小,管理方式落后;中小企业产业分布集中在轻纺工业,而跨国公司主导产业分布集中于机械电子,存在产业分布不对称;在产业内,中小企业产业层次普遍较低,与跨国公司产业间存在“断层”。
由于有能力为跨国公司配套的中小企业较少,与跨国公司联系的一方严重缺位,跨国公司又不愿意花大力气培养本地供应商,为了适应国产化率要求,一般要带入相当数量的配套厂。如可口可乐进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后,香港美特公司分别设立了三个合资企业与之配套。摩托罗拉则吸引美国绿点公司、模范公司、日本的三井高科技公司、英国的BOC集团与之配套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88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