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柯尔“北伐”
顾雏军很兴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总是欲言又止。科龙内部的人士透露,自从2003年5月31日与美菱签订收购协议后顾老板心情一直不错。不错的主要原因是美菱在顾氏的战略棋盘中是极为重要一子。除了这一点,可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科龙ST摘帽。自2001年10月格林柯尔入主科龙后,顾雏军的收购明显提速,2002年又收购了吉林吉诺尔,上海上菱冰箱生产线,目前顾氏旗下的冰箱生产量已达到800万台,不到两年的功夫, 顾雏军从一个生产制冷剂的老板,摇身一变成为中国冰箱业的巨头,他的决心已定,扩张战略不仅要继续打下去,而且还要以快取胜。
1000万台的背后
顾雏军在2001年收购科龙时就已放言要吃掉中国冰箱1000万台的规模,带着这个梦想,他一直保持敏锐的视角,注视冰箱行业那些已经退居二、三线的品牌,即使在2001年格林柯尔股票遭到舆论重挫之时,也没有停止收购的步伐。
1000万台相对国内目前的冰箱产能只占50%的份额,占世界冰箱总销量17%,据了解,中国目前冰箱业产能达到2000多万台,产量1400万台左右,国内市场销量1000万台左右,截至2002年,中国冰箱行业四大家族的产量依次是:海尔450万、科龙350万、美菱150万、新飞80万,其总产量为1030万台。在市场上角逐的40多个品牌,德国的西门子、瑞典的伊莱克斯、日本的松下、韩国的LG等,都实现了本地化生产,每家三四十万台的产量虽不算大,但因为占据着高端市场,因此不可小觑。
近年来,做彩电的康佳、海信、TCL,做空调的春兰、美的,做洗衣机的荣事达、小天鹅,也纷纷杀入到冰箱领域,可称之为“冰箱新军”,不过还没有形成气候。
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的家电厂商已经到了必须通过战略重组实现迅速发展壮大的时候了。在中国市场,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经历了国际品牌的洗牌,如西门子收购扬子,伊莱克斯收购长沙中意,惠而浦并购雪花,LG进入春兰等等,技术上的合作几乎遍及国内所有的品牌厂商,在第一轮的国际洗牌中,中国大部分中低端的家电企业在价格战的内耗中丧失了在国际市场竞争的话语权。一线的品牌纷纷退到二线或三线。
从制冷剂市场始得第一桶金的顾雏军,此时感到进军中国家电业的时机已经到来,当不费吹灰之力收购科龙后,更加坚定了他要整合冰箱业的决心,在2002年1月进入科龙不久,3月顾雏军就急匆匆赶到合肥,与美菱高层商谈收购一事,性情如此之急,是因为美菱在顾雏军的战略牌局中是一张大王,倘若丢失的话,他目标1000万台冰箱的梦想将大打折扣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61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