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海外劲舞
北京崇文门外大街一条僻静的胡同里,有一座与周围高楼极不协调的孤单的四合院,这座看上去像北京过去大户人家的老宅,是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公司总部所在地。而临街拔地而起的高楼,就是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门前这条狭窄的胡同连接着幽静与繁华,似乎暗示了同仁堂的过去与现在。与中国众多老字号企业逐渐衰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仁堂却如日中天,一心要成为现代中药跨国企业。
自2000年同仁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创业板成功上市后,同仁堂加快了海外扩张的步伐。新加坡、中国台湾、韩国、中国香港的药店相继开业,甚至香港、中东穆斯林地区的药厂正在立项规划中。目前,同仁堂在海外的药店已达14家。尽管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梅群谈及国际化战略如数家珍,但其中的艰难已经注定。
突围
2003年,同仁堂10条流水线首次通过澳大利亚的GMP认证。但这对同仁堂来说只是海外战略的一小部分。
由于中药的特殊文化背景和西方国家的准入难,同仁堂与其它中药企业一样,将东南亚及华人聚居区作为进入海外市场的首选。但它并不满足于此。
为了适应海外市场的需求,同仁堂在研发上进行了大笔投资,不仅成立了自己的研究院,而且与中国中医研究院成立了国家级复方研究中心,但300多年来,同仁堂“眼看、手摸、鼻闻、口尝”的人工检测方法,以及长期缺少统一的质量标准,阻碍了中药走向国际市场。
按照国际检测惯例,检测标准分为植物药和化学药,而中药领域并不仅是植物药,还有矿物药、动物药,通常国外对植物药管制较松,但对矿物药及动物药的管制十分严格,因为矿物中往往重金属含量高,动物药主要因为许多国家是联合国野生动物保护组织成员。
为解决这两个问题,同仁堂尝试着把最优质的药品通过色谱仪分析成份、绘制图谱,药品的生产以图谱为标准;利用分子生物技术从矿物药物中找出真正发挥药效的成份,除去重金属,以消除海外市场对含有重金属成份的药物的疑虑。
努力有了成效。2003年,同仁堂的10条流水线首次通过澳大利亚的GMP认证。谈及此事,梅群有些激动,“澳大利亚是英联邦国家,在这样的国家能取得认证销售中药,具有重要意义。”
但一个澳大利亚对同仁堂来说只是海外战略的一小部分。他的目标是:到2008年,同仁堂要在30个国家和地区开设药店100家,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从华人地区逐步进入主流市场。
同仁堂在海外开设药店的思路是在繁华地段开设门店,采用坐诊的方式传播中医文化,以医带药,先把国内名优特的药品带到终端国家,名店名医名药在繁华地段影响会很大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60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