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财经界》 > 2004年第5期
编号:49507
航天科技打造1000亿产业链
http://www.100md.com 2006年7月8日 《财经界》 2004年第5期
     专家估计,中国的航天产业至2005年将达到1000亿人民币的规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能否通吃这块诱人的蛋糕?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正全力铸造国际一流宇航公司。日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正在就如何借助资本市场实现航天产业的国际化、市场化、资本化进行战略调整。

    随着中国成功发射和回收神舟五号,实现载人飞天的梦想之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一位研究员估计,中国的航天产业至2005年将达到1000亿人民币的规模。

    而目前在中国航天产业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的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并不能避免世界航天巨头的竞争,日益商业化、国际化的国内市场已经让航天科技集团感到了变革的迫切性。

    想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就意味着航天科技集团必须选择产业化发展道路。在其2002-2005年发展与建设纲要中已明确提出:围绕航天主业向上下游延伸,拓展军民两用产品和服务,逐步形成产业规模,实现产业化发展。

    1000亿产业链

    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谢名苞披露,神舟五号飞行花费不到10亿人民币(2亿1000万新元)。

    据悉,美国发射航天飞机的成本为100亿美元/次,俄罗斯也要花费数十亿美元/次,而中国的发射成本“离这些国家的零头都不到”。而军事科学院一位研究员介绍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到现在为止已经十多年了,使用资金180亿人民币左右。中国良好的技术和低廉的发射成本,在国际商用卫星市场上足以占据有利位置。”

    业内分析,目前航天科技集团的卫星客户主要是政府部门,很少有商业企业。未来商用市场的增长空间是巨大的。国际航天巨头已把中国作为“入侵”的对象。

    龙乐豪院士指出,中国应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尽快研制新一代高可靠性、低成本、无污染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以满足未来30年以至更长时间国内外市场为发射不同用途的大型卫星和空间站的需要。

    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今后10年,全球预计发射卫星1000颗左右,包括通信广播卫星、资源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定位卫星以及卫星星座等,其中70%是商用卫星。航天企业的合并重组仍会活跃,军用、民用和商业航天的协调发展,也将成为未来航天产业的显著特点。

    专家介绍,我国已研制成功12种长征系列运载火箭、17种共50颗人造卫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61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