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区发展差距现状及区域协调发展的建议
我国“十五”以来地区差距变动的主要原因:形成地区差距的原因很多,既有自然地理和资源等方面的因素,也有历史文化的因素,还有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战略等方面的因素。但在“十五”这样一个较短的时期内,地区差距的变动,主要由各地区发展的初始条件决定,并受到宏观经济政策和一些周期性因素的影响。
一是经济发展的初始条件差异导致地区间绝对差距继续扩大
经济发展的初始条件会对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速度形成直接影响,发展起点越是低下,对后来发展的制约作用就越强,而且对一定发展过程中的绝对差距拉大具有重要作用。虽然从总体上看,“十五”期间中西部的发展速度有所加快,但由于初始条件的制约,地区间的绝对差距仍然在进一步扩大。
二是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主的宏观政策缓解了地区差距扩大的势头
党中央、国务院针对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明确提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先后在“九五”末期和“十五”中期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对于缩小区域差距起到一定作用。与此同时,“十五”期间中央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和采取了一系列扶持农业、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这也更有利于农村人口比例最大的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对于缓解地区差距扩大速度起到重要作用。
三是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导致资源丰富的地区发展加速
从2002年开始,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的快速增长期。2002年到2004年间全国性的“煤电油运”全面紧张,尤其是煤炭、原油的价格水平迅速增长,既刺激了各能源产区提高产量,增加了地区生产总值,又通过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向这些行业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18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