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空心化新论
本文首先对已有的产业空心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并重新对产业空心化进行了界定。然后,针对中国产业安全现状,指出中国面临的技术空心化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思路。产业空心化首先出现于19世纪后半期的英国,此后,便开始以不断变换的形态,困扰卷入经济一体化潮流的世界各国家,不仅是发达国家,就连发展中国家也难幸免。产业空心化之所以广受关注,源于它很容易导致产业在某种要素或产品方面依赖外部市场,使得一国产业暂时或永远失去市场势力和控制力,产业安全度大大降低。由此可能引发的后果是多方面的,竞争力下降,失业增加,对外依存度增加,经济不安全等等。因此,各国在不同程度的受益资源全球配置效率增长的同时,也时时因传统意义上产业控制能力的缺失而岌岌可危。从这种意义上讲,产业空心化问题将越来越成为影响产业安全的一个突出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融入世界经济进程的加快,产业空心化问题日渐凸显。然而,我国面临的空心化问题与发达国家又不完全相同,需要正确认识,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
一、产业空心化的经济思想钩沉
当前有关产业空心化的定义,学者间尚存歧见。分歧的焦点集中在对概念涵盖范围的不同理解上。
1982年,B.布鲁斯和B.哈里逊在《美国的脱工业化》一书中最早采用了产业空心化提法,认为产业空心化就是在一国的基础生产能力方面出现了广泛的资本撤退。
一些日本学者认为,日本在向“后工业社会过渡的结构性变化”过程中,产业经济的“萧条与空心是由经济社会不可逆转的趋势引起的” (驮田井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3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