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财经界》 > 2007年第3期
编号:131862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目标和建设重点
http://www.100md.com 2016年2月27日 《财经界》 2007年第3期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目标和建设重点

     第三,提高农业机械化与设施化水平。实行农业机械化,既是改善劳动条件、减轻劳动强度、解放农村生产力的必要措施,也有利于提高作业质量和效率。今后,各级政府随着财力的增强,对购买、使用农业机械应给予适当补贴并加强技术指导;农业的设施化,要重点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灌溉和防洪排涝水平,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旱涝洪水等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同时,积极发展温室大棚、规模化现代养殖小区和养殖场等技术含量高、管理精细、生物与环境有机结合的设施农业,既可解决蔬菜、水果、禽蛋等农产品供应淡季不淡的问题,也能提高土地等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帮助农民致富。

    第四,提高农业市场化和产业化程度。在当前农业结构调整与促进农产品竞争力增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工作中,加强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积极开拓农产品市场,是稳定产销联系,增加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的关键。要通过建设和改造各地农产品批发市场,鼓励商贸企业、物资公司等投资主体发展农村现代流通业,加快农业标准化,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等措施,改善农村市场环境。此外,由于农业是弱质产业,存在市场和自然等方面的多种风险,通过延长其产业链,不仅有利于减小风险,还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因此,一方面要积极培育市场竞争力和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并通过鼓励企业与农户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机制,进一步帮助农民增收。另一方面要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在建设投入方面,“十一五”期间重点集中于对国家有重大影响和一些群众要求迫切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95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