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及创新模式经验借鉴
从西方各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历程可以看出,市场化改革能够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改善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服务质量。而发行市政债券、信托产品创新,资产证券化、私人主动融资、公私合伙制等几种创新的投融资模式,则为地方政府解决投融资困境提供了借鉴意义。对于中国来说,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的市场化改革是一个必然趋势,在灵活运用各种投融资创新模式,坚持市场激励机制的同时.必须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完善市场经济法制体系。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各国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趋势不断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功能落后和供给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各国政府必须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力度,但同时又面临着没有充足资金和足够管理能力的困境。因此,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开始探索城市基础设施的改革之路,以及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与模式。
国外城市基础设施
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历程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开始对基础设施领域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回顾国外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历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国有化阶段
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大多数国家都把城市基础设施视为具有自然垄断的社会福利性产品,都侧重于对城市基础设施实行国有化管理。因此,国有的公共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据统计,英国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到20%。法国国有企业从战前的11家猛增到103家。西班牙的公共企业占全国造船业的80%、交通和通信业的59%。希腊电力工业、铁路运输和邮电部门几乎全部由公共企业经营。从构成上看,公共企业大多集中在燃料、电力、交通、邮政、电信、自来水和钢铁等领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61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