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我国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在1998年1月1日颁布的,该制度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事业单位会计规范体系,对提高我国事业单位会计的整体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实施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缺陷越来越明显,迫切需要新的会计制度来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行为。[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 会计制度 会计核算 权责发生制
目前,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的收入和支出总额在逐年增加,在这种形势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如何结合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实施环境,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对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行为,使其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
不同事业单位会计在会计科目和核算内容的设计上都有所不同,从而导致事业单位各部门之间的预算表报口径不一致,出现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差、可理解性不强等问题。随着各个地区文化、体育、教育等事业的发展,事业单位之间的经济往来越来越密切,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科目数量有限,不能从整体上反映事业单位的全部经济业务。
(二)会计计量基础存在的问题
我国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上一直采用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就是对于收入和费用按照收付日期确定其归属期。将收入确认为收到款项的期间,将费用确认为支付款项的期间,而不论其是否归属本期。
1.反映的会计信息不符合配比原则
采用收付实现制虽然能使事业单位的现金流量得到客观反映,但是它不符合会计收支的配比原则。事业单位在某一年度取得的收入可能是以前年度应收而未收到的款项,本年度所发生的支出也可能是未来年度将实际分摊的费用,这样就会导致事业单位存在因跨年度收支而出现本年度收支结余不实的情况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02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