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京都老字号的成功之道
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闻名遐迩的老字号,创建于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创始人乐显扬。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同仁堂开始供奉清宫御药房用药,历经八代皇帝,长达188年。从1669年北京的一间简陋的“同仁堂药室”,到如今资产总额近60亿元、拥有境内外两家上市公司的大型中医药集团,己至成为跨国经营的大型国有企业。目前,同仁堂已经完成了从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从手工操作向现代化大生产的转变。规模不断拓展,除在国内拥有10余家子公司、329家商业网点外,还在海外拥有14家合资公司、药店。其业绩也连年稳步上升。2003年,同仁堂实现销售收入45亿元、利润2.5亿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10%、25%;出口创汇1700万美元,增长21.6%,在全国同行业中居首位。
可以说,作为老字号,同仁堂在国内国际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同时也有一定的不足。
一、成功经验
1 体制好转换
上世纪90年代之前,同仁堂也是传统国有企业,包袱沉重、资金短缺、设备陈旧、不良资产很多,并深陷在三角债中不能自拔,“谨慎”、“保守”成了同仁堂集团的代名词。后来,北京市委、市政府做出决定,把北京大小20家发展状况不错的中小中药企业,划到同仁堂名下,组建成“同仁堂集团”,打同仁堂品牌,这种把同仁堂推向前台的做法,很快收到很好的效果,不仅同仁堂本身的药品市场越做越大,其他企业生产的产品,因为搭上同仁堂金字招牌,从而也获益匪浅,可谓“一箭双雕”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8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