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常态化回归P19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一度被神圣化,从2013年开始一路高歌猛进。三年之后风险爆发,互联网金融又在快速的污名化。无论是神圣化还是污名化,都是我们集体认知出现的偏差。我们应该对此进行纠偏,让互联网金融回归到常态化的发展。目前的主要问题是互联网金融的污名化。所谓污名化,一般是指社会对某些个体或群体的贬低性、侮辱性的标签。本质上反映了一种单向“命名”的权力关系,是一个动态化的概念。借鉴污名化理论,我们可以用一种新的视角来审视一些社会群体将具有人性的低劣特征加在互联网金融之上所形成各种刻板印象、偏见和歧视的标签的过程,对某些社会群体行为和标签化现象的进行批判,以此澄清认识,使事物回归本来面目,以期有助于互联网金融持续健康发展。互联网金融污名化的主要类型
作为异军突起的新生事物,近年来互联网金融一直处于不断创新和变革中,新潮迭起。一方面,联网金融正逐步深入社会生活,不断推动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社会自由、开放,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另一方面,由于监管滞后和自律不足,许多并非真正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以“金融创新”的外衣为掩护,进行金融诈骗或者非法集资等非法活动。公安部数据显示,2016年一季度,涉及非法集资的立案数达2300余起,涉案金额超亿元案件明显增多;尤其是“e租宝”、“泛亚”、“上海申彤大大”、“中晋系”等恶性案件于近期内集中爆发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1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