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气追求与供给侧改革
四、供给侧改革及其实现条件谈到供给理论,尽管人们可以追索其久远的历史渊源,但最为著名的还是萨伊在19世纪初年提出“供给自动创造需求”的所谓“萨伊定理”。后来的著述往往根据生产相对过剩性危机的出现,几乎全盘否定“萨伊定理”,诉诸于经济周期的“需求侧管理”,其中以凯恩斯学说为滥觞。直至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滞胀”困局的出现、传统需求管理走入穷途末路之际,人们才重新审视供给理论,形成新的供给学说及相应的政策主张。当时英美等国的政治领袖也将其部分地应用于治理本国的“滞胀”问题。时至今日,对其治理的成败及供给理论有效与否,仍然评价不一、歧见甚多。
其实,所谓“萨伊定理”提出时,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还处在继续对外扩张时期,纳入该体系的整体经济发展尚在短缺时代,第一次产业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其科技成果也在加速外溢,产业成长、城市化过程及相应的企业家创新活动几乎一路凯歌,那个时代的新供给与新需求近乎孪生共存地结合在一起。无怪乎当时的经济学大师天真乐观地奏起“供给自动创造需求”的田园牧歌,并陶醉于“增加供给—扩大就业—提高收入—刺激需求”的所谓“萨伊链条”。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当时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现实状况的历史写照。我们不能以“萨伊定理”提出近20年之后才开始出现的生产过剩性经济危机,以及人们采取以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需求管理政策熨平经济周期,来简单地度量、直至否定早期供给理论的适用性,或批判、夸大其所谓“庸俗”理论成分。
因此,以更为宏观的视野、历史地看问题,早期供给理论、甚至今天的供给政策的适用性,或者说与经济景气兼容的供给侧改革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10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