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活与健康.理论版》 > 2012年第9期
编号:12824532
也谈医学信息化与人才培养
http://www.100md.com 2012年9月1日 生活与健康·理论版 2012年第9期
     谈到医疗信息化人才,几乎国内所有的医院、卫生行政主管机构和医疗IT企业,都在为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而苦恼。在国内多个机构所做的医疗信息技术应用状况调查中,缺乏医疗信息化人才也是反映最多的问题之一。但是另一方面,现在国内许多医学院和理工科大学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也正在为找不到工作而苦恼。某三甲医院的信息科主任曾经说过:“我们想招的人招不到,但为了让我们招收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有人竟能托到卫生局长给院长打招呼。”某大型医疗IT企业的老总一语说出了其中的原委:“我们现在缺乏的是有经验的医疗IT人才,而编写软件的程序员和工程师,我们一招一大把。”

    医疗信息化建设是临床诊疗、医院管理、政府卫生行政管理和政策制定的支撑,因此这就要求医疗信息化工作者必须是同时具备医学、IT技术和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这其中医学是信息化建设的动力和最终目的,技术是实现目的的工具和基础,而管理是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方法论。另一方面,医务人员在语言习惯、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等方面,与IT工程师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医疗信息化人才需要在长期的实际工作中,通过艰苦的知识、技术和经验的积累才能培养成。而目前,学医的不懂IT,学IT的不懂医学,学医疗IT的不了解医院和行业的状况和进展,不知道如何将IT与医疗临床和管理相结合,这就是中国医疗信息化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问题所在。

    目前,国内医学信息学教育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技术,轻应用的状况。很多医学信息学专业的学生对专业理解不深、不能把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而这可能与相关专业的学科设计和师资缺乏有着直接的关系。现在,国内高校的医学信息学专业大多以教学和科研为主,学校汇集了大批科研和教学方面的优秀的人才。但这些人员,特别是非医学类高校的计算机或软件相关专业人员,根本没有医院和IT企业工作的经历,他们可能未必真正了解国内的医院和医疗IT行业,更不了解最终用户的需求,因此他们培养出的学生也大都只会纸上谈兵。

    笔者曾经参加过一个高峰论坛,会上一些大学、研究机构和公司大谈物联网、云计算等时髦名词,一些博士和硕士的科研论文也确实非常高深和尖端,但这些科研成果却与实际相差太远,很难转化成可以应用和实施的技术或解决方案。最让笔者记忆深刻的是在会议快要结束时,主持会议的外国专家请到会的具有医学背景或在医院工作过的代表举手时,整个会场100来人中只有2个举手。

    笔者认为,国内各医学院校的医学信息学专业,应该是医疗IT人才培养的最重要力量,而这些学校培养出的人才不应该是基础的程序员或工程师,而应该是医疗信息化建设规划、设计、实施和管理的全面人才。他们的角色应该是医务工作者和IT技术人员之间的桥梁和翻译,要把医疗语言翻译成技术的语言,把医疗的过程翻译成技术的流程。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能够真正把医疗和技术相结合的复合人才。

    因此,笔者认为医学信息学教育应该以研究生水平教育为主,以本科水平教育为辅;而且应该是应用方向的教育,而不是研究方向的教育。从招生的角度来看,应该尽可能多地招收在医院和医疗IT企业有过实际工作经验的学生,而不应过多地招收没有实际经验的应届本科生。在学校的学科建设方面,应该在保证基本教学和科研任务完成的基础上,一定要重视和加强应用性研究和对外合作。对外合作不仅要加强与国际知名学者和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更要加强与国内医院和企业的合作。既要把国外的成功技术和应用引入国内,也要针对国内行业和企业的需求进行专题研究和合作。要充分发挥各大医院信息中心与医疗IT企业的作用,建立医疗信息化实习基地,像医学系临床实习那样,让学生真正在实际环境下学习提高。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才是行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百拇医药(赵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