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养生对中医命门学说形成的影响
第1页 |
参见附件(321KB,2页)。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摘要:命门学说奠基于《难经》,发展成熟于明代。在命门学说发展成熟的过程中,道家养生发挥了重要作用。命门学说是道家养生理论与医学实践逐步结合的产物。 关键词:命门;命门学说;道家养生 中图分类号:R22 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05-0966-02
“命门”一词,首见于《内经》,而命门学说,则始于《难经》。自晋唐到明代,经众多医家的补充、丰富和完善,命门学说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成熟的中医理论,并有效地指导养生和临床实践。命门学说认为:命门为先天之太极,是人体精、气、神的根源,为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源,水火之府,阴阳之宅,精气之海,死生之窦,其功能位于十二官之上。命门学说从产生到成熟的过程中,道家养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继《难经》提出命门理论之后,从晋唐至金元,命门学说经历了初步发展阶段。其中,对命门学说的发展做出较大贡献的医家当属葛洪、杨上善、孙思邈、刘完素、朱丹溪等。晋·葛洪属历史上著名的道医,其在养生实践的基础上,于《肘后备急方》中明确提出了“肾阳”等概念名称;隋·杨上善对老庄诸学十分精通。共著有、《黄帝内经明堂类成》、《老子注》、《老子道德指略论》、《略论》、《庄子注》等6部著作,其中道家著作就有4部,其在道家养生实践的基础上,首次明确提出肾间命门说,并从经络循行和功能角度论述了《内经》眼目命门说与《难经》肾元命门说的统一;唐·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大医习业》中更是明确提出“不读《庄》《老》,不能任真体运”,其在从事道家养生的基础上,于《千金要方·卷二十》中明确提出了心肾相交、水火相济的理论,并在临床用药上首开肾命真阴、真阳双补之先河;金代刘完素,字守真,自号通元居士,据《金史》“方技传”和《素问玄机原病式》“程道济序略”记载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21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