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学刊》 > 2007年第7期
编号:11487536
历代学术流派蕴涵体质学思绪评析
http://www.100md.com 2007年7月1日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7年第7期
     摘 要:通过分析河间学派、易水学派、丹溪学派、温补学派的理论体系及学术思想,探讨其中所蕴涵地中医体质学思想,说明中医体质学说作为深入研究历代医家学术思想体系的新的切入点,可使对各家学说的更加深刻。

    关键词:中医体质学说;河间学派;易水学派;丹溪学派;温补学派

    中图分类号:R36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07-1435-02

    历代医家思想如百花争艳,在中医发展史上起着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他们往往自成一套系统的理论或对某一问题有着独特的看法,在付诸临床实践时,往往屡获奇效,这就使我们在学习中医理论时不可偏执一家,而应该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以取长补短,发挥各自所长。然而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取长补短”往往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如果我们用现在的中医基础理论来认识,有时甚至会觉得他们有失偏颇,所以,应该从多种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思想以及形成的原因,例如以中医体质学作为理解各家学术思想的—个切入点,便会在某些学术问题上有独到的认识。

    中医体质学的提出是近几十年的事,但实际上,体质的思想早自《内经》时代即已形成,可以说从那时开始,它便不知不觉地影响着中医学的发展,这种思想也必然会渗透到历代医家自成一派的理论中去。下面,以河间学派、易水学派、丹溪学派、温补学派为例谈谈其中所蕴含的体质学思想。

    1 河间学派

    由于宋代《和剂局方》盛行,“官府守之为法。”其中用药多偏于温燥,所以,在当时,温燥药物的应用十分广泛。用现代中医体质学说的观点分析,温燥药的使用,对于正常质,瘀血质。痰湿质之人尚可为之,但对于阴虚湿热等体质之人,未免会出现种种弊端。而当时的刘完素,生活于中国的北方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61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