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学刊》 > 2007年第7期
编号:11487557
哲学思想在中药研究中的运用
http://www.100md.com 2007年7月1日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7年第7期
     摘 要: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中药是古老中国留下的宝贵财产,是医学和哲学的结合体。文章着重介绍了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和永恒发展的规律在中药研究中的体现和运用。旨在利用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立场、观点和方法,结合中国医药学的特色,来阐述中药理论中的辩证法思想,从而解决中药的系统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关键词:哲学思想;中药研究

    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07-1447-02

    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作为世界观的理论体系,哲学与其他任何具体科学的关系都是密不可分的。中药是古老中国留下的宝贵财产,是医学和哲学的结合体,它的发展当然也离不开哲学的指导。因此,中药在其理论体系、炮制工艺及其发展趋势等方面都会体现出鲜明的哲学思想。

    1 对立统一规律

    中药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向疾病作斗争的武器、是治疗疾病的基本物质,中药的性味和作用中有很多辩证法思想。如气与味是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互为存在。不存在有气无味或有味无气的中药;另一方面,具体到某一味药物,它们又是对立的,是相互限制的。因此,气与味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分别从不同角度说明药物的作用。

    一些中药具有相反或相对的功能与作用,也体现出了对立统一的关系。如三七、茜草等药既有活血祛瘀之功,又有止血之效。同一药物加工方法不同,亦可产生相反的功能作用,如当归中水溶性不挥发的碱性物质有兴奋子宫肌的作用,而挥发油则能抑制子宫肌兴奋,使其弛缓。荆芥生用人气分,有发散作用;炒用人血分,有止血之功。正因为一种药物可能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用,用之不当亦可产生副作用,如补血补阴之品多滋腻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77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