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理论书籍 > 中医经典著作 > 伤寒、金匮类 > 金匮要略
编号:11506640
《金匮要略》对“水气病”的辨证思路及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07年9月1日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7年第9期
     摘要:《金匮要略》既是一门基础医学学又是一门临床学科,其“水气病”理疗至今仍指导着肾脏病的临床实践。文章分析了张仲景对于“水气痛”的论述主要包括以下6点(1)对于水肿的病因病机的论述内容丰富,(2)辨证证型与临床特点紧密联系,(3)注重临床病变的轻重缓急,(4)治则治法临床疗效显著,(5)具体证冶分析详尽,(6)预后分析详细。

    关键词:金匮要略,水气病,辨证

    中图分类号:R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09-1768-02

    《金匮要略》对于“水气病”的认识见于《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之中的有关条文。仲景在《伤寒论》中并没有直接阐述“水气”一词的涵义。考之原文,对水气的证治的论述即有明确指出心下有水气的小青龙汤方证,也有虽未明言,水气而实为水气为病的真武汤方证。《金匮要略》中所述之“水邪”之所以称为“水气”,而不是以“水饮”代之,是仲景用来强调水气的产生与气机受阻或气不化水有关。一方面,水在体内的运行输布,有赖于肾阳的气化,脾气的转输,肺气的宣降以及三焦的道调气化,另一方面,水可以化为气,气亦可化为水,水与气之间关系密切,可以相互转化。因此“水气”是一种病理产物,研读《金匮要略》相关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其中对于水气来源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误治后损伤脾胃阳气,致中阳虚而水气内停,如茯苓甘草汤证,汗出过多,伤及心肾阳气,如伤及少阴肾之阳气,气不化水,水不化津而泛滥的禀武汤证。下焦素有水饮,发汗过多伤及心阳,心火衰不能下制肾永则肾水上泛,如茯桂棱甘草大枣扬证,邪入三焦,决滨失职,邪入少阳,影响三焦调畅可致水结火郁,如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失治而致外邪入里,膀胱气化不行,水道失调,水蓄予内,如五苓散证,素有水饮内停,感邪后引动水饮,致饮与邪互结为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88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