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学刊》 > 2007年第9期
编号:11506665
杨少山名老中医脾胃病诊疗经验撰要(1)
http://www.100md.com 2007年9月1日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7年第9期
     摘要:总结杨少山主任中医师治疗脾胃病的经验。其学术思想分为以下几部分:临床辨证需分型,常分为肝胃不和型、肝胃郁热型、脾胃虚弱型、胃阴亏虚型、瘀阻胃络型、饮食停滞型,注重治病求本;临床用药切合病机,治疗脾胃病不忘以和为主;要畅通脾胃气机,临床以花类药物为首选;要治愈脾胃病应注意自身的调养。杨少山主任中医师治疗脾胃病临床疗效显著,与上述系统的学术创见是密不可分。

    关键词:脾胃病;中药治疗;杨少山

    中图分类号:R2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09-1784-03

    杨少山系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科主任中医师,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从医60余载,学识渊博,临证诊治独运匠心,处方用药独具特色。擅长疑难杂证的治疗,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尤有心得。笔者有幸侍诊于杨老左右,习诊抄方,受益非浅。现将其治疗脾胃病诊疗经验汇总如下。

    1 辨证需分型求本为先

    辨证论治、治病求本是中医临证的精髓。杨老认为:中医所论之“治病求本”即是寻求引起疾病的病因病机,针对病因病机从根本上治疗疾病,抓住主要矛盾,围绕主证进行审因论治。因此,杨老认为治病不只是对症治疗,更应该现象深入本质,分析判断疾病的病因病机,明确因果之间的关系,运用求本的方法,纠正机体阴阳平衡的失调,以达阴平阳秘之目的。

    “宏微辨证结合,证病相互合参”是杨老的临证思路之一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492 字符